余承东一出手,车圈真得抖三抖。就在刚刚,他连晒两款鸿蒙智行新车——尚界H5和享界S9T,全都是实车图首曝!更猛的是,华为还官宣了自动驾驶路线图:明年试点商用L4级城区智驾。这哪是发布新车?这是给整个行业上强度了!我看完第一反应是:华为这是要把“智能车”三个字,重新定义一遍。
一、尚界H5:20万级SUV的“智能平权”先锋?
先看尚界H5,这是华为和上汽联手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紧凑型SUV,价格可能落在20万级,目标很明确——拿下比亚迪宋和理想L6的市场。从实车图来看,这车设计走的是“极简科技风”。前脸分体式大灯+纤细灯带,下包围几乎没多少装饰,干净利落。侧面腰线从车头贯穿到尾灯,力量感不错,但不浮夸。尾部是贯穿式尾灯,灯带细长,点亮后辨识度拉满。
我盯着这张图琢磨了半天,发现一个细节:它的风阻系数大概率不会高。你看那溜背的线条、隐藏式门把手、平整的车底设计,都是为低风阻服务的。虽然暂无相关数据,但以华为对细节的把控,这车的能耗表现应该不会差。
最让我兴奋的,是它搭载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哪怕你是20万预算,也能享受到接近L3级别的城区智驾体验。“红绿灯自动启停”、“无保护左转”、“自动变道超车”,这些功能不再是高配专属,而是可能下放到主流市场。这不叫卷,什么叫卷?
余承东喊话上汽:“要准备好足够的产能。”这话听着像玩笑,其实是警告——市场要变天了。上汽砸了60亿,拉了5000人团队搞这个项目,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想干的,是用“饱和式打击”把红海变成“尚界的海”。这话听着霸气,但能不能成,还得看交付和口碑。
二、享界S9T:豪华旅行车的“全家桶”体验
如果说尚界H5是“走量选手”,那享界S9T就是“技术旗舰”。这是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基于享界S9增程版打造,定位豪华家庭出游市场。从实车图看,这车气场十足。前脸是贯穿式星河大灯,灯腔内部细节精致,点亮后像一条银河横贯车头,科技感直接拉满。
车身修长,比例协调,大尺寸轮毂+隐藏式门把手,细节质感在线。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尾部——贯穿式尾灯,灯带纤细连贯,和尊界同款设计。这不光是好看,更是品牌语言的统一。你开在路上,别人一眼就知道:这是鸿蒙智行的高端车。
余承东亲自站台,说这车“空间超大,操控感非常好,续航超长,行李箱能装下露营装备,还能越野”。这话听着像广告词,但结合享界S9的底盘和动力系统,S9T大概率会继承空气悬架+CDC动态阻尼控制,过弯稳,过坑平,家用出游完全够用。
智能化方面,可能配备192线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配合华为乾崑智驾ADS系统,城区L4级自动驾驶不是梦。想象一下:周末带家人去郊外,高速上开启智驾,你喝着咖啡看风景;进了城区,系统自动识别红绿灯、行人、电动车,你只管放松。这哪是开车?这是享受。
三、华为的“智驾野心”:L4不是口号,是时间表
很多人说华为搞车是“PPT造车”,但这次,他们拿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2024年:L3试点商用,城区L4试点测试
2025年:高速L3规模商用,城区L4试点商用
2027年:无人干线物流试点,城区L4规模商用
2028年:无人干线物流商用
这节奏,比特斯拉只慢一年。李文广说这话时很平静,但背后是华为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地图等领域的全面布局。他们不是在造车,而是在重构汽车的底层逻辑。
我试驾过几款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说实话,ADS系统在复杂路口的表现,已经接近老司机水平。它不光看摄像头,还融合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数据,决策更稳。比如在无保护左转时,它能精准判断对向车流间隙,果断通过,不像有些系统犹犹豫豫,反而更危险。
但我也得提醒各位车友:L4不等于“放手不管”。就算系统能自动开,你手也得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四、横向对比:尚界H5 vs 比亚迪宋 vs 理想L6
我们来算笔账。尚界H5(预估20万内),比亚迪宋L DM-i(15-20万),理想L6(25万起)。三款车定位相似,但思路完全不同。
比亚迪宋:省油、耐用、保有量大,但智能化一般,车机卡顿、辅助驾驶“够用但不好用”。
理想L6:空间大、配置高、增程无焦虑,但价格偏高,品牌溢价明显。
尚界H5:智能化是最大杀手锏,ADS 4系统+鸿蒙座舱,体验接近“手机上车”。如果价格真能压到20万内,那简直是降维打击。
但话说回来,上汽的品控和售后,能不能撑得起华为的智能化?这是个大问号。我身边有朋友开上汽某新能源车,小毛病不断,4S店响应慢。所以,技术再强,也得靠服务体系兜底。
五、用户真实反馈:智能车,到底香不香?
我采访了一位阿维塔12车主,他用了半年华为ADS系统。他说:“刚开始不敢信,红绿灯都能识别,后来习惯了,通勤轻松多了。但雨天还是得小心,摄像头容易糊。” 这话很真实——技术有进步,但也有局限。
另一位问界M9车主说:“鸿蒙座舱太顺滑了,手机一碰就传歌、导航线,孩子在后排看动画片,老人语音控制空调,全家人都能上手。” 这就是生态的优势——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路打通。
所以,智能车的核心,不是马力多大,而是好不好用。你开一辆车,是觉得它像工具,还是像伙伴?这差别,太大了。
六、未来展望:智能车会淘汰传统车企吗?
我常想:华为这么猛,传统车企会不会被淘汰?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不会做智能车的车企,一定会被淘汰。
你看丰田、大众、通用,都在砸钱搞智驾,但节奏慢,系统割裂。而华为、小米、蔚来这些新势力,天生就带着“软件基因”。他们做车,是从用户体验出发,而不是从“发动机多牛”出发。
未来五到十年,汽车会变成“带轮子的智能手机”。谁掌握操作系统,谁就掌握话语权。华为的鸿蒙座舱,小米的澎湃OS,特斯拉的Autopilot,都是在抢这个入口。
但我也担心:过度依赖智能系统,会不会让司机变“傻”?就像GPS普及后,很多人方向感变差。所以,我建议大家:智驾可以常用,但基本驾驶技能不能丢。安全,永远是自己的责任。
问答环节
Q:尚界H5真能卖20万内吗?
A:目前暂无官方定价,但从余承东强调“补齐入门级市场空白”来看,20万内可能性很大。具体还得看配置和成本。
Q:L4真的能在2027年实现吗?
A:技术上可行,但法规和道路环境是最大障碍。中国城市路况复杂,电动车、行人、三轮车混行,L4落地需要时间和耐心。
Q:华为不造车,那这些车算谁的?
A:华为是“智选车模式”——提供技术、设计、渠道,车企负责生产制造。所以尚界是上汽的车,享界是北汽的车,但灵魂是华为的。
说到底,华为不是在造车,而是在造“未来出行的体验”。尚界H5和享界S9T,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界”要亮相。我们作为消费者,最该做的不是盲目追捧,而是理性看待技术进步,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安全驾驶,享受旅程。
最后问大家一句:如果你有20万,是选智能化拉满的尚界H5,还是选省心耐用的比亚迪宋?评论区聊聊,老铁们。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