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

油车真的要被智能座舱拯救了吗?

这个问题说出来,不少人肯定要抄家伙——谁说油车就不能智能,凭啥只有电车才有“科技感”?

但话又说回来,咱们买车到底图个啥?

是天天跟参数较劲,还是只想下班坐进车里那一刻,能有点自己空间的感觉?

最近这款天籁・鸿蒙座舱,据说是全球第一个把鸿蒙智能座舱塞进燃油车里的,不少人都在讨论,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厉害,值不值那份“全球首创”的噱头?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其实我更想问的是,车里的科技升级,真能让油车走出“智能落后”的怪圈吗,还是又一次给大家画饼?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慢慢聊。

首先,家用车你最看重啥?

舒适,对吧?

你日常就是上下班、偶尔出去玩,谁还真惦记那点百公里加速?

但舒适这东西,厂商说得天花乱坠,消费者未必买账。

一个“沙发”,说了多少年了,到底是噱头还是实际体验?

天籁・鸿蒙座舱这次把舒适做得挺极致——内饰全是软包,门板扶手什么的都不怎么见硬塑料,摸起来就是顺滑。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稀奇,谁家车不会贴点皮?

但你真开着几年,手摸的地方要是天天硌得慌,心情都好不了。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还有那啥“女王副驾”,说白了就是副驾比主驾还豪华,啥通风加热按摩都有,调节方式多得你都懒得数。

这个副驾配置,有点像家里那张最舒服的懒人沙发,想怎么躺怎么躺,不分男女,不挑身材,只管舒服。

你要是经常带家人出行,这配置就显得贴心了。

再说颜色,车身颜色其实大多数人没啥追求,能不难看就行。

但幻影紫和哑光灰这个搭配,有点意思。

一个高光时是深紫,背光变浅灰,低调里带点个性;另一个是性能车的经典灰,谁都能驾驭。

其实车色就是个门面,太张扬你怕丢人,太普通你怕被看扁,这两种配色,明显是专门做给既想与众不同又不想太高调的人准备的。

厂商终于开始在“看得见”的地方用点心了,细节里能感受到用心,这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实在多了。

聊完外在,咱们说说这套鸿蒙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这几年炒得热闹,电车上已经是标配,燃油车还在陆续跟进。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问题是,大家真的需要那么智能吗?

开车的时候你会不会被那些复杂的操作烦到?

这套鸿蒙座舱的理念是“让车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琢磨车。

15.6英寸大屏,系统用的是HarmonySpace 5和MoLA架构,听不懂没关系,反正应用都帮你装好了,不用自己折腾。

跨设备无缝流转这个功能是真方便,手机上听歌、导航,进车里能直接接着用,省了不少事。

分区语音识别也挺有意思,副驾说“冷”,只给副驾调温,不影响主驾和后排,语音指令不用死板套公式,随口说,车就明白。

这对不怎么爱折腾新科技的中年人、老年人,真的很友好。

你可能会问,这些智能功能是不是就是噱头?

我想说,关键看实用。

比如家里人一起出游,车里自带无麦K歌、笑脸抓拍这些功能,不用再接外设,操作也不复杂,娱乐性有了,互动也升级了。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你说这些是不是必要?

也许不是,但带来的是更丰富的用车体验。

毕竟车不是只用来开,它也是个“流动的家”,家里有点娱乐,谁不喜欢?

再说说音响。

你要说天籁这名字,肯定得在声音上下点功夫。

HUAWEI SOUND音响系统,17个高保真扬声器,这听着就像豪车的配置。

可升降星环散射体,把声音均匀扩散,前排后排都能听到差不多的音质。

还有七个“听音甜点位”,每个座位都是VIP,主副驾不用抢,谁坐哪都享受。

这不是喊口号,是实际感受。

你要是真的喜欢听音乐,这种音响体验你会很在意;要是不在乎,那就当个加分项。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氛围灯也是升级了,256色智能交互,能语音、能触控,按你说话的座位亮灯,晚上开车不用低头找屏幕,更安全。

其实这些氛围感的细节,未来可能会成为标准配置,但现在有就是比没有强,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油车终于开始“变聪明”了?

但问题来了,有了智能座舱,油车就能逆风翻盘吗?

新能源的冲击下,油车的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

油车成熟可靠,保养方便,续航没有焦虑,但智能化体验确实长期落后。

现在天籁・鸿蒙座舱算是打破了这个局面,给油车用户带来了电车里的“科技享受”,但它能不能成为新标杆,还得看市场和用户怎么用。

车企拿出新技术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智能体验做得只是“噱头”,用起来不顺手,大家还是会选择传统方案。

智能化一定是趋势,但不是所有人都要“科技爆炸”,买车最终还是看实际体验。

很多人其实心里有个疑问:在油车和新能源之间摇摆,到底要不要为了智能去换车?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真正决定买车的,从来不是技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使用感受。

油车也能智能,智能也能家用,关键是能不能让你每天开车的那几个小时,过得舒服点,省心点。

你要是觉得油车不够智能,天籁这套鸿蒙座舱确实能让你眼前一亮;但你追求极限节能、满电满科技,那还是得上新能源。

说到底,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不是给厂商做广告的。

这款车还有个亮点,就是没什么“学习成本”。

很多智能电车搞得跟手机一样复杂,要是你技术不行,连开空调都得学半天。

鸿蒙座舱这套东西,不用背指令,开口就能控制,你爷爷奶奶都能用明白。

分区语音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跨设备流转,这些技术说起来复杂,用起来简单,这才是科技的本质。

你不会觉得自己在跟机器打交道,更像是在跟一个有温度的“伙伴”沟通。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车企能把复杂的技术用得简单,这才算进步。

现在很多厂商都在说“智能化”,但真正能把“智能”做成“日用”的没几个。

天籁这次下的功夫,确实把智能和舒适融合了不少。

你可以把车当成家,也可以当成移动的办公室、娱乐室,甚至是朋友聚会的小空间。

未来的车,肯定会越来越像“生活空间”,而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

你可以在路上听音乐、K歌,和家人互动,随时拍照留念,甚至把手机和车机完全打通,这些体验是传统油车之前不敢想的。

但这里也得提醒一下,智能升级不能脱离驾驶本质。

车毕竟不是玩具,智能座舱再厉害,还是要保证行车安全、核心体验不能掉链子。

要是为了追求智能,导致安全隐患,反而是本末倒置。

天籁这套鸿蒙座舱,更多是让你“开得舒服、用得顺手”,没让你因为科技而分心,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合资燃油B级车升级,搭载鸿蒙座舱,体验大幅提升-有驾

最后,聊聊价格和上市时间。

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具体定价还没公布。

大家都在等,毕竟油车+智能座舱,既有科技感又有传统优势,性价比要是做得好,确实能吸引不少人。

可要是溢价太多,大家还是会犹豫。

这年头买车图啥?

还是那句老话,日常用得舒服才是真的好。

智能设备天天升级,但咱们要的是“贴心”,不是“炫技”。

等车上市了,建议大家去店里多坐坐,别光看宣传,自己摸一摸、试一试,体验下座椅舒适度、车机流畅度、智能功能有没有用得顺手。

毕竟买车是自己的事,宣传永远只能是参考。

总之,这次天籁・鸿蒙座舱是个好的开始,让油车用户也能拥有电车的智能享受。

但智能和舒适,最终得落到“每天用车的细节”上,别停留在概念。

好用、顺手、舒服、划算,这才是买车的硬道理。

未来油车智能化会不会成为主流?

这事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市场有了更多选择,一切都看咱们的需求和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