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纯电轿车的销量榜,那画面,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打开了某段子网“最离谱榜单集合”,忍不住怀疑自己究竟是活在汽车工业社会,还是被AI送进了虚拟售车空间。2025年8月第3周纯电轿车销量榜新鲜出炉,各位“造车新秀”、“国货之光”、“贴牌老将”们齐聚一堂,演了一出纯电市场的黑色喜剧,让人既感叹行业变迁的迅速,也怀疑这销量是不是某厂门口拉来的充场托。
榜单头两名,星愿和宏光MINIEV,直接教会大家什么叫“长期霸榜”。星愿,这名字听着像是浪漫的P2P纳新平台,结果却在当下中国一跃成了万台销量俱乐部的顶流干将;宏光MINIEV更是稳居其上,一副“老子就是不掉队,谁爱说新能源没未来谁去堵车”的姿态。你以为电动车圈子要靠智能高端、科技感拉仇恨,结果头部还得是“买菜不掉电,代步别省钱”的绝对刚需款。
榜单翻到第三名,海鸥伫立。想起这车当初上市时营销的“年轻人的第一辆电车”,现在都快变成“销量的一半,也追不上星愿”的海鸟版无奈。有人感叹海鸥飞起来了,我却觉得——这鸥啊,是被售后和口碑拴了线,飞不高也摔不死。市场不给面子,海鸥只能努力飞进前三,做个“头部边缘人”。
再往下看,小米SU7跌到第六位,昔日“雷布斯造车”的朋友圈热点如今沦为“高性价比还没高到用户的心里”。SU7的销量让小米那些个在线喊口号的粉丝一秒哑火,这个榜单都快变成米粉“买车自救协会”了。毕竟雷总拍胸脯造车,一夜之间还没能把汽车圈变成你们的小米之家,果然用户换手机可以冲动,换车嘛,还得回家查户口本。
而汉L这车,活脱脱是国产纯电的“市场逆旅者”——被比亚迪亲爹重点打造,被媒体吹上天,可惜榜单上连41名都混不到,销量373辆,直接令市场和粉丝双双心碎。汉L的销量下滑如过山车,厂家眼泪流下来都能撑起一片新能源海洋。毕竟汉L主打的“豪华驾乘和智能体验”,在用户眼里还不如星愿后备箱能装得下小孩自行车,性价比的世界里,理想主义干不过现实主义。
继续深扒榜单,会发现更多的剧情反转和狗血桥段。Model 3看似稳健,实际在这波销量榜中扮演着“国际友人假装存在感”的角色,不温不火,卖个面子,顺便给国产卷王们找点谈资。许多新秀车型,比如小鹏MONA M03、日产N7、零跑B01、小鹏P7+,也纷纷入榜前20名。日产N7直接上演“翻身农奴把歌唱”,上市即受追捧,销量2000辆——证明日系大佬的招数还是很行但不太新。零跑和小鹏这些牌子,则像“行业标签贴纸”一样,应付一波销量统计,顺便刷个社群热度。
至于秦L,和那些掉队的昔日网红,得靠“比友圈点赞”维持存在,实际销量却在被反超,滑铁卢现场实录。奔腾小马、小鹏P7+、丰田bZ3——这些车型销量都破千,努力拉开与底层车型的距离,争做榜单里的“维稳基石”。但到了榜末,那些寂寞冷门的新能源小众侠豪,比如红旗E-QM5、蔚来ET5T,萤火虫firefly、极氪007GT、汉EV,全是不足千辆的“阵亡战士”,销量数据看得粉丝流泪,厂家跳脚,媒体打脸。
极氪001一度沉寂数月,销量终于反弹,仿佛熬过了冬天的东北小店,等来了几位春天的顾客。阿维塔、深蓝SL03、智己L6这些车,单周销量刚过500辆门槛,汉L则以373辆成绩排在第41名,成为榜单里的“毒奶”,厂家还在复盘销量为何成了“没起色+连续下滑”,但只要市场无情,厂家再怎么开例会都只能接受“市场打脸”这件事。比亚迪的痛,比消费者的纠结还要浓烈,毕竟谁也没想到明星产品会在榜单上集体“掉队”。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电”。现如今连曾经的海都快成沼泽,纯电豪车变成了纯电祈祷,消费者不是难为水,是难为爹妈,纠结到底在“电”还是“车”之间找意义。
很多人都觉得电动车市场要靠技术创新、智能升级、官方补贴才能破局,其实吧,车企做得累成狗,用户还没选痛快,最后销量榜的本质还是:“谁能用最低价把用户骗进来,谁就能在榜单里做个门面工。”那种高大上的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其实在用户眼中最终还是比不过“月供省两百、拉菜无压力”的刚需属性。我们以为新能源市场在内卷智能,结果榜单告诉我们大家都在卷性价比。
讲到这里,不少人要问,榜单大佬们是否就代表行业发展?现实却是,国内纯电卖得最好的不是看上去高端的“造梦工程”,而是能跑能停、售后不闹心的“小海鸥配大星愿”。你说智能座舱又快又炫,用户说“我就怕电耗高、修不起”,最后还是一群“买菜能拉人、载娃能装货”的家用大师稳占榜首,追梦的造车新秀反在榜单下水道里擦地板。
其实销量榜就是娱乐圈的选秀节目,每周都有陈年老将和新晋黑马交替出场,全靠社交热度和价格战撑气氛。榜单头部车型爱拉风,底层车型拼命求生,反观宣传最猛的高端电车,却如同站在自热锅里的钢铁侠,汗流浃背,销量成了梗。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买纯电轿车就像买彩票,上市之前预测一堆技术参数,上市之后全凭销量榜攒人气,谁的榜单里有存货,谁家售后不拉胯,谁就能在朋友圈写下那一句“买车不后悔”。但榜单却冷冰冰地告诉我们——市场用销量给一切拍板,厂家的高歌猛进只换来几声清冷的掌声,像汉L这种官方厚望的“天选之子”,却只落得榜单末尾陪跑。
其实纯电轿车这事就像人生,谁都想一步登天,结果最后都成了“别选冷门,别踩坑”的谨慎买家。销量给你选平台,市场教你做决定,官方制定梦景,用户集体唱哀歌。每个人都在市场里做主角,但谁都逃不掉“被榜单支配的恐惧”。
有时候我会想,新能源车企就像拼多多里那些“秒杀坑位卖家”,你以为是科技赶潮,结果人家只是卷预算、卷营销,最后卷出来个“千台俱乐部”。厂家一边在发布会高歌“智能革新、黑科技加持”,一边榜单上只能看到“卖车如地摊、赚钱靠营销”。就这么点行情,有人还幻想汽车圈像硅谷一样搞革命,我劝你趁早醒醒。
看到排行榜上的这些数字,作为旁观者我也挺心酸。毕竟,新能源纯电车都说要做“群众的车、科技的未来”,结果销量榜教会我们什么叫“群众互坑,未来也能割韭菜”。花里胡哨的智能化再好看,也没能把高端品牌从泥潭里捞起来,现实社会讲究的还是小而美、大而省,原来买车和买菜一样,虽然都是新能源,但最终都是群众的智慧。
最后,这份榜单送给每一位在“电动时代的泥潭”里拼搏的厂家和用户。请记得,做车这事其实和做人一样,偶尔高潮,多数时间还是低谷。榜单上的星愿和宏光背后藏着一堆辛酸,汉L身后则有无数唏嘘。你在榜单前十里得意,榜单外四十也能自嘲。荒诞、辛辣、黑色幽默的销量榜,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热闹,有凉凉,有人高歌,有人哑火,最后都在这个电动江湖里摔一个不疼不痒的跟头。
说到底,榜单始终是榜单,你爱它,它未必爱你。纯电轿车的未来,还是等下一个榜单再见吧。如果这个行业还需要希望,那就请先让销量榜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凉凉。否则大家走到最后,都只能在榜单边缘自我安慰:“卖了几台,混了个名次,已经算是电动江湖里活着的大人物。”
以上,就是一份2000字的黑色幽默与调侃交织的销量榜单评论——祝愿所有车企,下回榜单别竟演心酸戏,看能不能搞点欢乐的段子出来。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高兴的理由,那就继续自嘲,自嘲也是江湖生存的必要技能。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