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记耳光扇过来,是不跟你打招呼的。
比如,把两台隔了好几年的马自达CX-5停一块儿。
我跟你说,那感觉,比在同学会上碰见当年那个让你牵肠挂肚的白月光,结果发现他现在张嘴就是“我这个盘了三年的串儿”还难受。
新款,那张用力过猛的脸,特别是熏黑的中网,恨不得把“我很凶”三个字刻在脑门上。
再配上那对眯成缝的大灯,活像个刚从夜店出来,还没睡醒的精神小伙。
不是说丑,就是…太急了,那股子想证明自己还“年轻”的劲儿,都快从车漆里溢出来了。
再瞅瞅旁边那台初代。
我的天,哪怕扔到今天,这身段,这线条,哪个角度看都挑不出毛病。
它是那种你明知道她不完美,但就是忍不住喜欢的那种姑娘。
她不吵不闹,往那一站,自带气场。
怪不得旁边一个开着奥迪的朋友,摇下车窗,用那种看破红尘的语气来了句:“哟,又整容了?后排还是只能坐宠物狗吗?得嘞。”
说完,一脚油门,留下我跟两台马自达在风中凌乱。
那句“得嘞”,简直就是一把淬了毒的刀,精准地插进了马自达的心窝子。
他没说错,这就是马自达。
一个能为了把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平顺性再提升个0.01秒,砸进去几个亿;一个把那个叫“GVC”的、玄乎到你开报废都感觉不出来的系统吹上天的技术宅。
可你让他把后排加长个五厘米?
对不起,没空,忙着“人马一体”呢。
你说这是不是轴?
放前几年,这种“轴”还挺吃香的。
那时候大家刚富起来,买车不光图个代步,还得讲点“格调”。
你开个马自达,聊的是“魂动设计”,是“创驰蓝天”,是“东瀛宝马”的驾驶乐趣,感觉自己都成了半个车手。
第一代CX-5就是在那个风口上起来的,好看,好开,与众不同,齐活了。
但现在呢?
时代早就变了。
你跟现在的小年轻聊“驾驶乐趣”,他可能觉得你是在跟他聊“王者荣耀”里韩信的手感。
现在的战场在哪?
在中控屏上!
在智能语音里!
在座椅通风加热按摩里!
车,已经不是一个机械产物了,它是个电子产品,一个会跑的Pad。
大家要的是“哇塞”的科技感,谁还有心思去体会你那个过弯时零点几秒的侧倾抑制?
你别不信,看看销量。
从曾经月销过万的当红辣子鸡,到如今经常在榜单上“查无此车”,这落差,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很多人把锅甩给消费者,说这届年轻人不懂车。
扯淡。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情怀可讲?
过日子,讲的是性价比。
这就好比一个米其林大厨,他做的菜是艺术品,但就那么一丁点,还贵得要死。
隔壁大排档,虽然环境差点,但三十块钱一份的鱼香肉丝盖饭,能让你吃得满嘴流油,打个饱嗝,这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
马自达就是那个死抱着米其林菜单不放的大厨。
新款CX-5上那张越来越凶的脸,就是他最后的挣扎。
他把门脸重新装修,挂上了霓虹灯,想吸引那些路过的潮男潮女。
可你一进去,发现还是那个味儿,内饰素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空间小得让你怀疑人生。
他以为换上一张网红脸,就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可他不知道,年轻人要的,是能发朋友圈的“豪华内饰”和能让丈母娘满意的“超大后排”。
这种拧巴,贯穿了马自达的整个发展史。
它骨子里瞧不上那些靠堆配置、玩营销的“流量明星”,却又对自己惨淡的销量抓心挠肝。
有时候真想摇着马自达工程师的肩膀,求求他:“大哥,咱现实点行不?把后排加长点,把屏幕做大点,能咋地?”
可回头一想,如果马自达真的变成了那样,那它跟那些油腻的“街车”还有什么区别?
如果一个摇滚歌手开始唱“口水歌”了,那他还摇滚个屁啊。
所以,我看着眼前这台“矛盾”的新款CX-5,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它就像个不被理解的孩子,用最笨拙的方式,想重新获得大家的关注。
我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也不知道这份源自广岛的偏执,最终会不会被市场碾得粉碎。
但在这个越来越无趣的汽车世界里,至少还有这么一个“愣头青”在坚持着一些我们看不见,但却很重要的东西。
就冲这一点,我也希望它能活下去。
那么你呢?
是愿意为这份“轴”买单,还是扭头就去隔壁的大排档点一份鱼香肉丝?
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