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月销个位数?别被数据骗了,这才是真实的保值王逻辑

“飞度这个月才卖了几十台? ”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刷到类似消息语气里满是唏嘘仿佛一台神车正悄然落幕。 2025年8月本田飞度在中国市场仅售出23辆创下了这款经典车型自2004年登陆中国以来的最差销售记录。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从2021年近10万辆的年销纪录到如今月销仅23辆飞度的销量曲线如悬崖般陡降:3月590辆、4月555辆、5月444辆、6月252辆、7月75辆最终坠入8月的23辆深渊。

飞度月销个位数?别被数据骗了,这才是真实的保值王逻辑-有驾

飞度曾是小车市场的绝对霸主。 2004年进入中国后它以皮实耐用、操控简单、油耗经济、空间灵活四大法宝征服了无数消费者。 累计在中国销售超过130万辆巅峰时期月销轻松破万年销量甚至达到14.6万辆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平民超跑”。

如今这款神车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 飞度的溃败不是偶然。 电动车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写了市场规则。 比亚迪海鸥、海豚、五菱缤果、吉利星愿等纯电新军携更低使用成本、更智能配置强势入场。 2025年7月中国小型车市场前十已全部被新能源车型占据销冠车型月销量达飞度的170倍。

飞度月销个位数?别被数据骗了,这才是真实的保值王逻辑-有驾

新能源车型的降维打击是飞度销量崩塌的核心原因。 比亚迪海鸥单月销量达22941台是飞度的306倍。 新能源车型凭借低使用成本(电费约为油费的1/5)、零购置税政策(节省约7000元)和智能化体验(如海鸥标配远程控车、语音交互)彻底改写了10万元级代步车的竞争规则。

飞度引以为傲的燃油经济性在电动车面前丧失竞争力。 以比亚迪海豚为例其每公里用电成本仅为飞度燃油成本的1/5按年均2万公里计算消费者每年可节省约5000元。 新能源车的购置税减免、不限行等政策优势进一步挤压了燃油小型车的生存空间。

飞度月销个位数?别被数据骗了,这才是真实的保值王逻辑-有驾

使用场景的全面对比更是让飞度暴露致命短板。 以月均1000公里计算飞度油费约416元而海鸥电费仅40元年省约4500元。 虽然飞度加油只需5分钟海鸥支持快充(30%-80%仅需30分钟)且家用充电桩可夜间谷电充电(0.3元/度)。 在政策适配方面新能源车型在限牌城市可直接上牌而飞度需竞拍(如广州均价约2.5万元)。

产品力与用户需求的脱节是飞度衰落的另一大原因。 飞度起售价8.68万元的潮享版仅配备卤素大灯、塑料方向盘、手动空调而海鸥同价位车型已标配LED大灯、皮质方向盘、自动空调、10.1英寸智能屏并支持手机无线充电。 飞度全系未提供车身稳定系统(ESP)而海鸥全系标配并额外配备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主动安全功能。

飞度月销个位数?别被数据骗了,这才是真实的保值王逻辑-有驾

2025年了飞度低配车还只给收音机中高配才勉强有块小屏而倒车影像也仅在顶配版本中提供。 这与同价位的国产电动车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的发动机型号类似的整备质量新款飞度的马力从131匹下调至124匹官方加速时间从8秒多来到了10秒开外。 飞度曾经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标签在现款车型上不再那么鲜明了。

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变也让飞度难以招架。 除了新能源车的竞争同级燃油车如大众Polo、丰田YARiS L也在激烈竞争同时国产燃油车在配置和价格上更具诚意进一步挤压了飞度的生存空间。 飞度固有的“品牌溢价”在绝对的性价比和体验差面前失去了优势。

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改变是飞度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以往经济实惠和灵活性是飞度的主打卖点。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的智能化和舒适性的期待越来越高。 虽然新款飞度增加了一些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整体配置依然未能跟上市场潮流尤其是在音响和中控配置方面这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

飞度的落寞与其说是被电车淘汰不如说是在消费升级的节点上没及时回应年轻人对安全、科技的基本期待。 当年省油小车能凑合现在谁家孩子买个连倒车影像都要加钱装的车?

价格因素也是飞度销量下降的关键背景。 尽管飞度的指导价格维持在8.68-10.88万元之间并在市场终端有一万多的优惠各种金融政策的配合使得最终售价可以降到7万出头在面对更具性价比的新兴对手时飞度的价格优势变得并不突出。 在当今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飞度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

品牌战略困局更是雪上加霜。 飞度的销量崩塌体现出广汽本田在新能源时代的品牌战略困境。 2025年7月广汽本田全系车型无一款月销过万其纯电车型矩阵合计月销量甚至不足千辆其中烨P7上市三个月累计仅售745辆。 这种系统性失利源于企业战略层面的误判。

本田对于技术路线的摇摆是首要症结。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2025年公开承认“EV普及低于预期”并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目标从60%下调至30%以下转而押注混动技术。 广汽本田连传统优势的混动市场也未能守住这种“两头受挫”的技术路线使企业错失了2023—2024年新能源市场爆发的窗口期。

目前广汽本田的渠道与人才危机还在加速。 2024年以来广汽本田经销商退网率达15%部分三线城市仅剩1家4S店。 同时研发中心的骨干被广汽埃安、小鹏等企业以3倍薪资挖角导致电动化项目关键岗位空缺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品矩阵的结构性失衡也是重要因素。 本田在10万元级市场过度依赖飞度而新能源领域缺乏对应车型。 当海鸥、吉利星愿、五菱缤果等车型通过低价高配策略抢占市场时本田既无新能源车型防守又未对飞度进行智能化升级导致用户流失。

用户运营的缺失同样不容忽视。 飞度的用户社群活跃度不足海鸥的1/20官方APP功能较为单一而海鸥的“DiLink”系统支持K歌、游戏、OTA升级等娱乐功能形成高粘性用户生态。

飞度曾凭借“空间魔术师”的设计、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的品质成为小型车市场的王者。 现在这些优势在新时代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飞度的兴衰史说明了“没有永远的神车只有时代的神车”。 当新能源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时固守“省油耐用”的飞度注定成为被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反观隔壁日产轩逸虽然也是燃油车通过价格调整月销依然能保持几万辆目前经典版车型已经降到6万+。 飞度若能将起售价压至5万区间市场或许会给予喘息机会月销5000辆并非天方夜谭。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来看本田飞度的跌落不仅是一个车型的落幕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浪潮中没有企业能靠“吃老本”生存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获得未来。

: 飞度月销23辆背后保值王逻辑真的成立吗? 2025年09月17日

: 飞度7月销量仅75台一代神车为何陨落? 2025年08月20日

: 飞度为何跌落神坛: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观念转变解析2025年02月17日

: “平民超跑”变“时代弃子”:飞度的陨落是本田的傲慢还是电车的无情? 2025年09月15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