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芯片仅 15% 自给率!再不管,你的车可能要等半年?

你有没有想过 ——

你今年刚订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要等 3 个月才能提车?
你楼下的汽修店,为什么说 “某款车的感应芯片要等海外调货”?
你刷到的 “南北大众临时停产” 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更扎心的事实: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15%

这不是危言耸听。去年美国进一步收紧芯片限制时,我同事小夏的经历太真实了 ——
他订了辆热门 SUV,销售一开始说 “1 个月提车”,结果等了整整 2 个半月。问原因,销售支支吾吾:“进口的车身控制芯片延误了,厂家没办法组装。” 小夏吐槽:“花 20 万买辆车,居然要看国外芯片厂的脸色?”

更让人焦虑的是,这种 “看脸色” 的日子,还在变本加厉。
去年有媒体报道,某合资品牌因为某款核心芯片断供,生产线停了 10 天;今年上半年,不少新能源车企悄悄把 “芯片供应” 写进了购车合同的 “免责条款”—— 不是不想保证,是真的没把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汽车芯片,太依赖海外了
从控制车窗的 “小芯片”,到驱动电机的 “大芯片”,从辅助驾驶的 “感知芯片”,到车机系统的 “算力芯片”,85% 的份额都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美国一 “卡”,我们的车企就慌 —— 不是不会造汽车,是 “心脏” 和 “神经” 都握在别人手里。

但好在,我们已经开始 “突围” 了。
你看长城汽车,不仅搞出了自己的 “柠檬混动 DHT” 芯片,还把芯片装进了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比亚迪更狠,从 IGBT 到车机芯片,全产业链自研,现在新车的芯片自给率已经超过 60%;还有宁德时代,连电池管理芯片都开始 “自己造”—— 车企们终于懂了:依赖别人的芯片,不如把 “命门” 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车用芯片的 “自给”,从来不是 “为了国产而国产”,而是为了 ——
让你订的车不用等半年;
让车企不用因为一颗芯片停产;
让中国的汽车产业,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你有没有遇到过 “因为芯片延迟提车” 的情况?或者你觉得,我们的汽车芯片还需要在哪方面加把劲?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为 “中国芯” 打 call~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