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Q6L e-tron与A5L新车体验:宁德时代电池和华为智驾下的豪华新路
不用等到啥上市仪式,光是那天宁德时代、华为两位高管轮番上台说话,我就知道,这回一汽奥迪是真的要搞点不一样的。油、电、智能全都有,两款新车直接瞄准了核心豪华市场。PPE纯电平台和PPC燃油平台这底子,加上“宁王”家的电池,还有“老余家”智驾系统,气场一下就起来了。
其实我第一次听说Q6L e-tron用的是107度大三元锂动力包,还以为又是常规操作。但后来群里有人提醒,说这个合作不是单纯买卖关系,是技术适配+标准共创。沈锋(宁德那边的大佬)在发布会上也讲得挺明白——他们跟奥迪搞研发的时候,碰撞得很厉害。有些安全标准高到让供应商都头疼。
顺便插一句,那天有个修理厂师傅还打趣,“现在流行CTC、CTB这些花哨名词,人家奥迪偏偏用CTM。”简单说,就是模组之间加阻燃隔热层,不追求极致紧凑,也不怕多花钱。这事儿放在别的品牌估计早被财务部怼回去了,但百年老牌子的思路就是这样——省钱?没门;安全第一才是正道。
前阵子邻居小李刚提了一辆新能源,他问我:“你们那个Q6L e-tron坏一个电芯是不是要换整个包?”我乐了,说我们这结构,一个出问题顶多换模组,用不上拆全套。这种设计虽然初期贵点,但后面维修省心不少。销售李总也顺嘴提过,就算极端情况下某颗电芯起火,有隔热挡着,不会蔓延开来,这才叫真关怀用户。不像有些品牌,动不动就整包更换,一次事故钱包空了一半。
再扯点冷门配置。我翻说明书时发现,这代车型座椅通风模式可以自定义风量,而且支持后排独立调节,在南方湿热地区特别实用。我朋友在广州试过,说夏天堵车时坐后排终于不会满身汗了。另外还有个小彩蛋:方向盘加热区域分区控制,据说冬天手容易出汗的人很喜欢这个功能。
再聊聊智能驾驶吧。以前大家都觉得传统豪华品牌做智能化慢半拍,新势力天天吹牛皮。但这次A5L和Q6Le-tron直接把“油电同智”搬出来,高速NOA、城区NOA这些功能全给你安排上。不过最妙的是,它没有完全交给机器自己跑,而是保留了人机共驾感受。有一次试驾,我特意城区自动泊车,那感觉不像某些国产品牌生硬地抢方向盘,而是一种比较自然的辅助,你随时能接管回来。这一点老司机群里好几个人点赞,说开惯燃油车的人切过去毫无违和感。
还有件事挺逗,上个月微信群里有人讨论:同样都是搭载乾崑智驾,为啥感觉奥迪比某国产牌子的刹停更柔和?后来冷江涛(华为那边副总)解释,他们团队跟德国工程师一起磨合三年,把车辆运动学参数反复推敲,只为了保留住原本的操控味道。据传当初有一项急弯避障,为找最佳算法方案,两队人差点吵翻脸,可见较真程度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造新能源看似容易,其实难度只增不减。本土供应链成熟没错,但像一汽奥迪这种坚持自研、自定标准、不搞拿来主义,还真不是每家愿意下这么大本钱。据李总讲,他们内部对动力系统要求死板到什么程度?连快充接口防水等级都反复改良,就怕南方梅雨季进水短路。一位维修技师悄悄告诉我,以前处理其他品牌漏液问题头疼,现在这一套下来放心多了,就是工序复杂费时间罢了。
对比上一代进口版车型,新款无论续航还是舒适性提升明显。但二手市场倒是不太友好,因为零部件兼容性变低,一些旧款配件已经不好找,有个杭州老哥去年还吐槽他16年的老Q7转让没人敢接手,都嫌折腾。不过养护成本倒降下来不少,比如刹车片寿命长达8万公里以上,有群友实际测过,比他之前开的美系SUV耐磨许多,小毛病少很多。“毕竟咱买的不只是配置表上的数字,更图个心安。”他说得挺实在。
写到这里想起段子来了。有回售后店长喝酒唠嗑,他拍着胸脯吹牛:“现在谁还敢质疑咱们‘王者归来’?”旁边技师却撇嘴:“别光看宣传册,要是真遇上高速爆胎,看谁救援快!”现实生活嘛,总归离不开各种琐碎细节——但至少这一波新品,让人重新相信豪华还能走出自己的范儿来。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