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你驾驶过或者认识几种这样的老式卡车?这些老车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经典,它们见证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那时候,这些车被称为“神车”,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老司机们驾驶它们时的独特感受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那特有的喇叭声,至今还让人怀念。这些卡车也因此成为了许多老司机心中永恒的经典。
老款解放CA10B卡车
解放卡车的原型是美国的万国牌卡车,二战期间辗转到了苏联,后来苏联又将它引入到中国进行生产。解放CA-10B的档位布局是:前面是2档、5档和1档,后面则是3档、4档和倒车档。驾驶这款“大解放”其实并不复杂,但难点在于下坡时的换挡操作。有句顺口溜能很好地说明操作技巧:左脚迅速抬起,听发动机的声音,声音变化、车身抖动时稍微停顿一下,右脚再平稳地踩油门,左脚再慢慢抬起,车辆就能顺利前行。如果卡车装满了货物上坡,需要换挡时,操作不当车辆可能会向后溜。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里,我开过好几年的解放牌卡车。那个时候,司机不仅要会开车,还得自己会修车。比如换一个灯泡、装个小零件这样的小活儿,根本就算不上是修车。即便是换喷油嘴、调发电机或者换皮带这类稍微复杂一点的活儿,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修车高手。
卡玛斯卡车
卡玛斯是一款不错的车,由苏联制造。它的发动机耐用,马力也很大,不过油耗较高,偶尔还会漏油。这款车能承载13.5吨的重量,加速性能也很好!
卡玛斯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车型,驾驶起来非常轻松。相比斯太尔,它只能算是中型卡车。车身的钢材质量非常好,同样的条件下拉运矿石,青专斯太尔的货箱挡板半年内就被砸得不成样子,而卡玛斯的车身依然保持完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另外,卡玛斯还能在举升货斗的同时行驶,方便晾晒和摊铺湿货,而斯太尔则必须先停下来才能举升货斗,无法同时进行这两项操作。部分卡玛斯自卸车还配备了废气加热功能,可以防止冬季湿货粘连在货斗壁上。仅从做工和设计来看,卡玛斯应该比斯太尔更胜一筹,只是车身稍微小一些。
斯柯达706RT车型
斯柯达卡车来自捷克,搭载六缸柴油发动机,能载重8吨。这款卡车是中国黄河150卡车的原型,是在“706r”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以经典的“平头”造型亮相。捷克斯柯达和苏联嘎斯卡车曾经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苏联和东欧的卡车在中国并不太适应,动力不足,操作困难,超载时刹车性能也不好。直到七十年代,日本卡车进入中国,人们才见识到不易出故障、开一天也不累的卡车。
三菱T850型号
三菱T850配备了6D22发动机,使用气助力油刹系统。驾驶过这款车的人都知道,它是一款带空调的纯进口卡车。它不仅速度快,而且在公路上行驶时几乎不会出故障,质量非常好。
这款车子的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仪表盘、方向盘和驾驶舱都特别好看!它还有排气刹车,能提醒你车头锁没锁好、车门没关严实、刹车片太薄、进气量不够或者空气滤清器太脏等问题,其他的配置我就不太清楚了。这款车真的很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在我开过的车里,它的发动机声音最让我难忘。那时候的车就有自我检查的功能,如果哪里出了问题,仪表盘上就会亮起警示灯,真的很聪明。冬天启动柴油发动机时,预热三秒钟就能搞定,真是太厉害了!
日产柴重型卡车
东风日产柴曾经在杭州组装过这款车,它在那个时代是经典的优质车型。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勘探局、钢铁公司等单位就用这种重型货车,专门运输大型设备,有双桥和单桥两种型号。UD的性能确实很强,曾在珠三角和广西玉林地区很常见。九十年代,这款车的运费是东风车的三倍。日系的日野、五十铃、三菱、UD等品牌,当时都是顶尖的代表。有人认为,即便现在的中国再努力一百年,也造不出如此兼具工匠精神与品质的车辆,它的足迹曾遍布中国大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有辆纯天蓝色的尼桑UD卡车,质量特别好。但一旦出现故障,很难找到原装进口配件。这类车型保有量本来就少,加上国内的东风、解放等品牌开始引进先进技术,这款车逐渐被淘汰。如果汽车属于私人财产,不强制报废且能永久使用,只要不超载,再备些配件,这款车完全可以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五十铃卡车是中国消费者熟悉的车型之一。
五十铃是一款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货车,动力强劲,载货能力也很强。它的后视镜尺寸大,无论是查看周围车辆的位置还是超车,视野都非常好。但是,它的单轮刹车效果不太好,尾气排放也有问题。我曾经驾驶过原装的五十铃卡车,这种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大量进口,大家戏称为“大青蛙”。这款车质量很好,除了传动轴需要定期加油外,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当时进口的这批五十铃卡车中,我们单位还有一辆日野货车,跑了五六十万公里后,起动机出现了故障,由于找不到配件,冬天零下十几度时,两个人推车就能让它启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