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退网约车背后:一场被忽视的安全围剿

哈尔滨清退网约车背后:一场被忽视的安全围剿

当哈尔滨交通局在2025年10月公布第十四批网约车清退名单时,没人想到这份枯燥的公文会照出智能汽车行业最不堪的一面。这边在清理门户,那边雷军刚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呼吁抵制“黑公关”——这反差绝了。

我翻着哈尔滨那37家被清退的平台名单,突然觉得某些标榜高端的车企,连这些被清退的网约车都不如。至少人家违规内容写得明明白白,而某些智能汽车呢?连碰撞后车门能不能从外面打开都要靠猜。

就在雷军宣布小米汽车交付40万辆的同一周,成都街头一辆SU7撞得面目全非。救援人员赶到时,隐藏式门把手纹丝不动,用拳头砸、找石头撬,那扇门就是打不开。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了——3月份安徽那场事故,同样碰撞后爆燃,同样车门锁死。

最讽刺的是什么?2025年9月24日,工信部刚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政策都追着安全隐患跑了,某些车企却还在玩“黑公关”转移视线这套。

哈尔滨清退网约车背后:一场被忽视的安全围剿-有驾

《浙江日报》说得客气:“公众还没等到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清晰回复,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要我说,这哪是怪异,这是把用户当傻子。你宣传投入57.9亿搞智能驾驶,能搞定拟人化交互,结果碰撞后开门这种保命设计反而搞不定?

看看被清退的网约车平台,至少人家违规项目白纸黑字:车辆不合规、司机无资质。而某些智能汽车呢?设计缺陷被美其名曰“美学创新”,安全冗余不足被包装成“技术领先”。当救援人员对着打不开的车门干着急时,客服却在说“凌晨三点没有工作人员值班”——这可比网约车违规致命多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哈尔滨要分四批次清理37家平台了吗?因为出行安全来不得半点含糊。无论是两个轮子还是四个轮子,不管是有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安全这条底线守不住,再炫酷的创新都是空中楼阁。

哈尔滨清退网约车背后:一场被忽视的安全围剿-有驾

所以别光盯着网约车清退名单了。下次看到又一辆智能汽车宣传自己门把手多么科幻时,不妨问问:出事了,你的车门能从外面打开吗?这个问题,比任何清退名单都更能检验一个企业的良心。

#怪有趣生活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