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郑州拉入新能源决赛圈,这背后的套路太深了

崩盘or大爆发?比亚迪把郑州拉入新能源决赛圈,这背后的套路太深了

01 比亚迪到底凭啥让省委书记亲自站台

比亚迪把郑州拉入新能源决赛圈,这背后的套路太深了-有驾

说句心里话,我待在汽车圈这么多年,见过不少车企搞活动,可像比亚迪这样能让省一把手亲自来,还特意挑了两个地方走访,这事儿真不多见。

先来个数据刺激下。2024年前7个月,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37.51万辆,直接杀进全国前10。这背后,郑州比亚迪分厂产量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这种增速,在传统燃油车厂里想都不敢想。你要说比亚迪是‘把郑州捧成新能源决赛圈常驻嘉宾’,真没夸张。

有小伙伴私信问我,看新闻觉得比亚迪跟河南干得挺火,想知道为啥省委书记这次选的就是比亚迪的模具中心和赛车场。这问题说大说小都不算小。我自己去年也专门去过那个全球模具中心,有点意思。后来还吹了波冷风,去赛车场里绕了两圈。今天就从我自己的眼睛和见闻,说说这里面那些外行人看不见的玄机。

比亚迪把郑州拉入新能源决赛圈,这背后的套路太深了-有驾

02 模具中心:干不出模具,就是造不出好车

老实讲,绝大多数车主可能觉得造车啥的,不就是焊个壳、扒点零件上去就完事。其实门槛最高的地方,恰巧是模具。

说人话就是,95%的汽车零部件都要靠模具做出来。没有一个强大的模具中心,车企就做不到量又大、质又稳、外形还新潮。郑州这个比亚迪全球模具中心号称是‘独一份’,不单有整车模具开发,还有设计,再到生产,一条龙。大家可能觉得,这和北京、深圳、西安那些地方有啥本质区别呢?

比亚迪把郑州拉入新能源决赛圈,这背后的套路太深了-有驾

核心在于,郑州本身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比亚迪在这边搞中心,周边的零部件厂、上下游资源很快能拢起来。而且工人流转、零件物流效率、乃至整个工厂的产值,都能稳步提升。光是模具中心建起来,年产值就冲到75亿元。就放在全国汽车模具两千亿盘子里,也是一块极大的蛋糕。

我以前跟一个做设计的朋友聊过。他说车好不好卖,关键不是发动机多牛,而是外观得创新。工业设计团队在模具中心现场办公,想法直接就拍成模具,速度特别快。比亚迪敢在郑州投这么大,不光是为了河南本地产业升级,说白了也想留住高端人才资源。你说以后河南小镇青年混得好了,有没有可能就是靠模具这口饭呢?

03 赛车场,也是新能源“试炼场”

这回省委书记挑的第二站,是比亚迪郑州赛车场。外行都以为,赛车场只是跑车、玩票的。其实在新能源汽车这行,赛车场绝不仅是拉风那么简单。

说个冷知识,这里是全国第一个新能源全地形、全场景赛车场。占地二十一万平米,快顶30个足球场了。这地方不仅有沙坡区、低摩擦环道,还有浮水池,跑的不是超跑炫技,而是让新技术、新车企真刀真枪‘过五关’。

比亚迪说要在全国搞8个类似赛车场,可郑州这个拿下面积和投用首发,在官方重视程度上就甩了兄弟城市好几个身位。赛车场还有1万多平米的展览馆,我当时进去时,正赶上一帮学生在里面学新能源三电系统。

有人会疑惑,造车为啥要和赛车场扯上关系?

打个比方。赛车场就像一个新型武器实验场,没事就让车型在极限状态里尽情折腾,发现问题、改进再试错。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产品力才能越做越强。更别提,汽车文化、赛车运动一进来,整个城市的氛围都年轻了不少。郑州被打造成新能源汽车文化地标,说白了也是用赛车场切入口去影响一整代人。

04 反向吹一波:河南本地产业有啥短板

我有个亲戚在郑州本地零部件厂,他曾经很骄傲跟我说:我们厂给比亚迪供货。可是他的烦恼也多:新项目多、活儿不缺,可要是比亚迪一走了之,风险也大。所以,虽然现在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猛增,产业热度高,但整个产业链的自主掌控力还得再提。

业内有个流行观点,说比亚迪去郑州就是‘把鸡蛋都下在同一个篮子里’,将来有啥大动荡,整个城市经济都受牵连。说实话,这担忧也不是没道理。所以刘宁书记这次调研时,也反复强调要‘吸引更多上下游创新资源来中原’,不是让比亚迪一家独大,而是让整条产业链变得更稳。

05 合作底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比亚迪和河南结缘,已经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早在2021年,俩家就签战略合作了。2023年,比亚迪产能最大、工人最多的整车基地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投产,当年产值334.7亿,整车生产20多万辆。

现在比亚迪在郑州已经不是来投资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带动起一整条本地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就业机会那是蹭蹭上涨。甚至连陕西、湖北的零部件厂子都搭了顺风车。说白了,这就跟当年大众之于长春,一厂家撬动一整城。门道就在于,领头羊要带活整个圈子。

06 你最关心的实际好处是哪几条

总结下来,比亚迪重仓郑州,至少有三大益处。

第一,产业能级提起来了。本地小厂、工人、设计师都有活干,还有追求。第二,新能源汽车文化在郑州有了‘地标’,年轻人喜欢、产业也更有活力。第三,借助全国模具与场地优势,未来几年郑州在新能源汽车圈子的话语权,还会持续走高。

当然,凡事也都是利弊共存。比亚迪是好,可还需要更多小伙伴一起来,才能把蛋糕越做越大。

这事儿,我看还行吧。谁还能想到,几年前这地方的新能源产量还只有6万辆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