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布会,几句郑重承诺,把无数人的期待点得火热起来,可三个月过去,升级没来,等来的只有车主们在群里“自我调侃”,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买了个假车”。这事儿,咱不细说都对不起它这几天在网络上的热度——岚图FREE+四驱乾崑版自动驾驶升级跳票事件,真称得上是“智驾理想照进车主现实”,结果发现门上锁得死死的,门外一堆人傻乎乎等着官方开口,却没人搭理。讲道理,谁还敢再信那句“承诺”?到底发生啥了?这就像开局把悬疑氛围拉满,车主们的困惑和无奈,要不要来点猜谜游戏?
先上个时间线,岚图2025用户之夜,免费蹭关注不说,那句“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OTA三个月内上线”,直接把很多人在选车的犹豫一刀切。24.99万元的四驱版,比后驱多出小三万,可自动驾驶功能一加持,卖点立马拉满,谁能不心动?尤其这个年代,买车就像买手机,大家扎堆抢新,谁落后谁尴尬。但没想到的是,打着“高配智驾”旗号进场,最后交付的实际却还是三个月前的老版本ADS 3.3.2,连小白都能看懂什么叫“智驾升级没解锁”。这种反差,真不是一句“请等待”能解释清楚的,甭管是OTA推送拖延,还是后台维护“备案未完成”,只要厂家一步步把希望拉满,好多人都是憋足了劲去撞南墙,这下撞痛了。
说到底,大型车企和华为这样的大牌合作,车主都以为至少能“靠谱到底”,结果厂家推中推,客服推锅推得炉火纯青,有时候还不如官方说一嘴“小二不在,无解”。不少车主远不止糊糊涂涂听个消息那么简单,陈先生、钟先生这些真实车主的反馈都实打实落在细节上:下单、上牌、开车,又三番五次求证客服,结果等来的只有模糊解释和“备案逻辑”。而且,这群体投诉已堆到黑猫平台几十页,怎么看都是厂家的形象在关键价值点上狠狠漏风。要是说宣传“城区NCA高速NCA全场景智驾”,结果就没落实,这放在哪儿谁都觉得不妥吧?
这个事,一眼能看出现场的槽点。明明同一家企业,同款岚图FREE+,结果后驱版的部分车主据说都能如期收到ADS 4升级包,四驱版反倒成了“遗忘的孩子”,明明价格还贵一点,这就好比同个班主任管学生,偏心到肉眼可见。车友群里边,有人直接开嘲讽模式,“是不是买贵了就是冤大头?”“岚图是不是认不出咱属于自己的客户?”网友调侃不止一两句,甚至一度成了车主们的互相打气方式:有的人天天刷OTA升级通知,有的干脆在群里点名官方“上线一个时间表也好啊”。这种情绪,越到群体化就越强烈,谁不曾憧憬过新车到手,软件跟着技术升级,一升级变“黑科技”,结果一抬头,连个客服电话都打不通,或者打通只会说“会尽快安排”。
回应也够玄乎,岚图官方说“备案流程没完成”,不敢直接说具体苦难有多大。记者问到预计时间表、补偿方案,以及到底为何承诺跳票时,对方全靠“暂无相关信息”三板斧糊过去。明明是车主急着用,厂家一句“加紧进行,完成马上推送”,这到底是套话还是画饼?不透明、不明确、不实锤,谁受得了?这跟你去饭店吃饭,一开始服务员说“菜马上来”,你等了两小时饭菜没影,大堂经理还说“厨房正常工作”。谁能不恼火?
现在这些不满以四驱乾崑版为主,基本都集中点火了。人本来是奔着车型升级去的,24.99万元的消费决策堪称“全款打款买高配”,结果高配变成“有待解锁的鸡肋”,真是买房变租房的感觉。集体投诉已经蔓延到各个平台,内容统统围绕三点主张转:赶紧推送ADS 4;公开延迟原因;合理补偿。“不光技术没落地,承诺也凉了。”评论区已经沦为大型“网民自愈现场”,还有车主零星放狠话要走法律途径维权,这架势,一般厂家肯定要进退维谷。
其实这个事,深扒起来有几个关键线索。首先,整个升级延迟,关键是厂家没给出百分百具体信息——既不说谁出技术难题,也不交代哪个环节拖慢了整个流程。备案流程到底复杂到什么程度?车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在群里互相发“有新消息吗”;其次,四驱版和后驱版待遇不同,这不止是技术层面,更有品牌管理和用户沟通方面的疏漏。谁都知道买高级配置图个体验,结果高级变“冷板凳”,这种心理落差很难用一句官方声明糊过去。不少车主开始对岚图的信任值急剧下降,甚至自嘲“我们还能相信谁?”、“诚信值都用来做Slogan了?”
再说案例细节,最抓人的是用户群体的“自发抱团”。大家一边做维权投诉,一边在交流群里吐槽,“谁有内部消息?”、“客服是不是不打不理?”、“有没有要搞法律维权的哥们?”这些网络互动,已经不是单纯信息沟通,更是典型的“消费者共情圈”。哪怕是官方偶尔在社交平台回复,车主也会揪住不放,逼问出真实细节。说实话,这种“被区别对待”心理,反而比慢慢升级还让人恼火。哪怕就是备案流程卡壳,能出来说句大白话“预计晚到一个月”,都比当前这种“静默+托词”来的安心。
这事儿,表面看是个智能驾驶升级跳票,实则是整个车企在诚信和用户沟通上出了问题。别忘了,智能汽车领域都鼓吹“体验为王”,而承诺的兑现,才是体验的底线。类似问题,前几年也在科技领域出过——新手机更新系统拖延,数码圈骂得比车圈还狠。不过智能汽车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消费,用户期望值更高。你说厂家一再强调“算法备案在走流程”,却不接地气地和车主分享真实进度,这就像打工族上班喊“有望加薪”,老板却只说“会考虑”。你能指望大家心平气和等吗?
车主们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要么及时获得承诺的升级,要么能明明白白了解延期的缘由,再来个合理赔偿。如果这三点解决不了,厂家的公信力只会像破布袋越来越松,能不能留住忠实用户?凭这次处理方式,说实话,悬啊。部分车主已经说“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步走下去,品牌形象恐怕要再降一级。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事车主,会不会觉得“花了三万块买的提前承诺,最后却只能刷微信群”?这种无力感,正是大家吐槽的关键。车企销售承诺作为买车决策的核心,不兑现就是“信用滑坡”。不仅影响一批现有用户,更会让潜在客户望而却步。更可笑的是,官方客服极度“流程化”答复,谁都知道“会尽快”,但谁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这种“无限期等待”,和“绝望柜台”有什么区别?网友都调侃“买车送等待套餐”,这种文案,谁不怕?
回看整个事件,“承诺落空”成了用户最扎心的体验。科技向前,承诺却在原地打转。公众号、投诉平台、车友群一同发力,这种群体声量,比以前自家品牌出问题时的“零星反馈”多了数十倍。现在就看厂家会不会顺势开诚布公,别老用“技术问题”“备案流程”做挡箭牌,毕竟,车主的钱和信任都是真金白银,谁也不想再当“试验田里的小白鼠”。
最后,眼下的局面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你要么升级及时落地,要么学会正视差距,合理沟通、及时补偿。不然,谁都能预见下次发新车,承诺再好,都有人问:“真的能如期到手吗?”讲真,这么一闹,买车变成买心慌,哪家车企愿意?行了,今天争议到这儿,微信、网络投诉都在发力,官方别再“闭门修禅”。你怎么看待这场升级跳票?你会买这类“承诺型高科技产品”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看看谁能抢到那句最扎心的灵魂拷问。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