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

你有没有发现,电车原本说好的省钱优势,现在被充电桩一刀刀割回去了。

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有驾

小区里新贴的价目表,我盯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以前一个总价,现在分成电费和服务费两条。电费进电网口袋,服务费进运营公司口袋,听着挺合理,但问题是价格拆开以后,你才知道原来贵的不是电,是那块服务费。

我查了一下,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在6月20号发了通知,从明年开始必须明码标价,电费和服务费不能混在一起(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2024年6月20日通知)。本意是让大家清清楚楚知道钱花哪了。结果一拆分,矛盾更直观。

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有驾

现在最狠的涨价在公共快充。上海虹桥一些站点,尖峰时段冲到1.9元一度电(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7月报道)。你算一算,一台车百公里电耗15度,那就是28块钱。对比92号汽油车百公里35块,差距缩小到7块钱。以前电车车主最爱说一句话:跑得越多省得越多。现在这句话越来越说不出口了。

但要是半夜去充谷电,情况就完全不一样。0.4元一度,百公里成本才6块。问题是,你真能天天半夜两三点下楼去充电吗。别说上班族了,就算出租车司机,凌晨都想多睡会。现实是,大部分人只能在白天用快充。

有人说,电车至少保养便宜。我翻了比亚迪、特斯拉的一些资料,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能到4000次,容量剩余80%,跑个60万公里不成问题(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2024年数据)。再加上电车没有机油、机滤、火花塞,按公开测算,每公里保养成本能比油车低一半(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3年行业报告)。这一点算是真正的优势。

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有驾

可是你仔细想想,电池寿命再长也抵不过日常充电贵。车是要开的,不是摆在车库里炫耀电池循环次数的。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快充站集中在交通枢纽和商圈,服务费高得离谱。你去虹桥高铁站看,那些充电桩一到周末,排队的车一长溜,大家都认命掏钱。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同地区的定价差距大到离谱。深圳南山部分站点的尖峰电价跟上海差不多,但往郊区开十几公里,电价就能便宜三分之一。问题是市区车主没空开出去啊。就像你在商场买瓶水,明知道外面超市便宜,但你口渴了只能掏十块钱买。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电车省钱优势在缩小,那是不是油车要翻身了。我不觉得。因为除了电价,电车还有政策红利,比如不限行不限号,还有路桥费减免。尤其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车牌本身就是天价,你要是能摇到新能源指标,早就偷笑了。

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有驾

但我真担心另一个趋势。那就是服务费会不会被绑架。电费归电网,这个有国家定价,波动有限。可服务费呢,完全是运营公司说了算。按照目前的公告,快充的服务费上不封顶,只要你愿意付,桩企就敢要。行业里已经有人算过账,现在服务费普遍在0.6到1元之间,但一些热门站点在高峰时段能飙到1.2元以上。换句话说,电车主正在用脚投票:不是想不用电,而是被迫接受贵服务。

我还想到一个矛盾。国家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说要碳达峰碳中和,鼓励大家买电车。可现实中,充电服务市场一点点变成新的垄断地带。运营公司投入确实大,设备、运维、场地租金都要钱。但当价格高到快接近油车成本,那这个推广逻辑是不是要打折扣了。

充电一度飙到2块,电车省钱神话正在翻车,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发通知:明年起,充电桩必须电费、服务费分开标-有驾

电车的未来能不能继续香,很大程度取决于服务费能不能压下来。要是再涨下去,大家心里会有一道坎:既然不怎么省钱,还要受限充电桩,那为啥不回去开油车。

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下次出差去虹桥,我到底是去挤那个一度电快2块的快充,还是干脆花多7块钱开油车加油?#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