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好多人对待汽车的态度,比对自己的身体都好,开在路上稍微有点异响了,赶紧去检查维护却对身体常忽视。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这样。比如上星期,一个同事跟我抱怨,他刚换了个刹车片,走到一半突然闯了红灯,他还摆手说:没关系,要是身体出了问题,早就告诉我了。我听了觉得挺讽刺的,自己也有点沉思。汽车到一定里程就得维护,一有异响就得查,不然问题越积越大,修起来越贵。这不是危言耸听,是铁打的事实。
我自己也经历过,去年那次(这段先按下不表)凌晨两点电话响了,朋友打来的,说他的车突然抖得厉害,像打了鸡血。我问他:你平时检查过没?他说:区域不是挺好的嘛,反正还能开。我心里就想,这么一看去,平常他都没太注意车辆的养护,非得出事才想办法修。这让我想起,汽车其实就像我们的身体,平时不觉得垮了,就懒得去理会。
为什么有人对车那么上心?我观察发现,主要两个原因。一是技术层面,有点车养成了惯,出点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办法修理;二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到自己身上。车一坏,老板跑厂里揽责,自己要是出事,麻烦就大了。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怕惹祸上身的心理?反倒自己的身体,就像没那么急的事。
挺有趣的。一些车主,比如那天我搭的那位,小李,他每年都在朋友圈发自己换机油的照片,甚至记着每次都换了哪些?那种有序让我震惊。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人,开车多年,从信号灯到车灯坏了就随便应付,身体也一样,平时生病了扛着,多了就事不关己。奇怪,为什么对车这么讲究,但自己身体就懒得管?
我记得有个说法,车是被动的机械生命,出了问题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而人是活的系统,偶尔健康出现小问题,平淡无奇。人们总觉得车比自己重要。你可以说这归咎于责任心不一样,但我觉得,还有个潜在原因:投资和回报。
买车一开始就要花钱,整车价格、保养、维修,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自己掏。这个投资感让你更用心。你每次看到车里的公里数就会心里存点账,哎,快到该换油了。这是一种投资感;而自己的身体,医院账单看多了,就是精神负担。你不想面对,甚至宁愿忽视。
而且,讲真,车只要跑着还算好用,你不用太操心,反正还能开。身体不同,出现一点不舒服,就像早被怠工了。很多人发现自己早已有些身体小毛病,就轻描淡写,忍一忍,惯就好了。但车出了问题,喷一点黑烟,别人就会说你驾驶技术差。偏偏,身体的问题越拖越严重,就像车忽然卡了死点再也跑不动。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中那个腻子油杆。供应链里,有的零部件,要等到彻底崩溃再换。而我知道,有些修理工说:你知道,大部分车主都喜欢‘慢慢来’,用到极限再修。我心想,这就跟自我保养一样。多半是觉得折腾太麻烦,买个便秘药、简单的运动就行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平均一台车用五年,维修频率大概每两年一次,花费估算在3000到5000元之间。这个数字可能不算高,但积少成多。反观自己的身体,每次体检,最基本的血压、血糖,也就几百块。在统计里,身体的保值率高出车好多。
但我又觉得——没有到生命垂危才重视健康,就像车不出事故不养护一样,有点侥幸心理。你有想过吗,如果让汽车和身体换个角色,谁会更心疼一下?也许会有点难题:这个责任感,从何而来?我猜,这跟生活惯和价值观有关。或许,车是消费品,用完就扔,看得直。身体,却是资本,花点心思才值得。
但很多事情都不稳赢。你说,汽车出了事,修一下就行,身体的毛病,很多都是慢性累积的。这种积累,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还要难以察觉。那次我不经意翻开相册,看到去年那次体检报告,偏高。没想那么多,打了个折扣,想着能熬过去。但现在想想,这不是忽视的最好写照。
也许,最大的差别在于直观和感受。开车时,异响、振动都能直接体会到,痛点能马上找到;自己身体,却在无声中渐渐崩溃。一开始不重视,以为小毛病能忍过去,越撑越难。
可是问题来了——人为什么都这么抗拒?是惰性,还是太在意当下?我一直觉得太多的决定,都藏在潜意识里。换个角度看:会不会有人觉得,自己花的钱在车上,比在自己身上花得还值?价格、财富的拥有感,比健康有保障更实在。
(这段先不讲了)但有个细节我想问问你:你会因为车不出问题就忽略了吗?还是说,每天早上那个身体明明在叫唤,你还装没听见?想想,车不断提醒你请保养,自己身体会不会也需要提醒一点?
留一个悬念,小心别掉以轻心。你觉得,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重视自己身体的保养呢?或者说,哪个细节会第一个提醒你:不,不能再这样糟蹋自己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