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说你开车上路还在标自己车子能跑两百三十吗?我就纳闷了,难不成是带着那种“我就是要飞一会儿”的幻想?别动不动标个“极速300”,难道真以为自己是电影里的赛车手?现实里车速限制都站在那儿,120都算快了,你的车子能跑到300,那你还不如去考个赛车证,好好去赛道上“挥洒”一下,别在普通公路上浪费交通资源。
打开工信部最新公告,我感觉像被点醒了似的。之前乱象点点,很多车主真正以为速度是“炫耀的资本”。尤其在一些豪车圈,限速牌子在那儿当装饰,标个300像是在炫耀“我车牛!”但事实还是那一句,家用车不是F1跑车,也不是街头飙车的工具。底线在哪?不还是那句老话规则有个限,哪怕你花了上百万买豪车,也不能自我放纵,跑死自己也跑死别人。
有那种心态:我车的最高时速可以到300,我就非得标个“虚高”让人“震惊”。可你知道吗?个别平台热点也变成了炫耀的资本,随便刷个单,弹个榜,立马就变成“我车能跑300”,似乎高到天上去了。这操作,跟自我催眠似的:我车厉害,官方标签都不看,自己觉得“天神下凡”。
这事非别说,爆出问题已不是一天两天。老一辈车主还记得以前那个“认牌、守规”的时代,车速不敢超限,也不需要“标个虚假速度”来撑场面。现在倒好,越装越“牛”,反倒成了交通隐患。谁不想车里有个“NBD”那种焦躁的热情,但你不能把这种冲动带到马路上。跑得快不是炫耀资本,安全才是根本。
说到这次工信部的动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毕竟之前没有什么强硬措施,很多车企随意标速度,甚至部分品牌打着“限速不设”的旗号,搞得像一场没有规则的比赛。有的厂家,公布参数就像是在开玩笑:你看,车可以跑200多,要不你就随便标个300,反正也没人管,反正就是给那些喜欢“拍照炫耀”的人“增添点麻烦”。
焦点还在于,市场上很多人就是喜欢那样的虚荣感。他们开着车,满脸得意地告诉别人,“我这车能跑300”。但这不是把“性能”变成了一个笑话吗?一帮“车迷”在朋友圈里互相炫,不知道谁最能“装”,谁最能“浪”。结果还得怪工信部“放纵”,是真放纵?用车规标准或者消费者心智都得跟得上,这就是理性。不能一味纵容所谓的“速度狂”,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更别说,一些媒体还在炒作“快感”。说实话,买家那点“ vlucht”心情,不能用“豪车能跑多少”来衡量。大部分在买车,心里都只希望用得舒心、安全。可偏偏有人把跑得快当“身份象征”。我就觉得荒唐得很。你那车标是“宝马300”还是“特斯拉280”,又能代表你人生的什么?这不过是一种“虚荣的浮夸”,只会让道路变得更危险,变得更无意义。
到头来,有些车主明明知道限速120,硬要标个300。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标个高点,显示“我很牛”。其实牛不牛,关键还是安全。真能跑到那速度的,早在交规之外,心理和技术都得过硬。问题是大部分只是在“秀一手”。我倒是觉得,先把自己安全意识搞到位,比标什么虚高速度要靠谱得多。
从另一角度看,目前这帮“炫车玩家”是不是也该醒醒?满眼的“炫耀”只会把自己推到更危险的边缘。真正的成熟,也许就是知道在有规则的范围内做自己,而不是拼着“标个超速”去揣测“我在朋友圈里多牛”。否则,就算你标再高,真出现事故,还是倒霉的人。
工信部做出这个动作,不光是管速度,更是管“虚荣”。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装的越多,可能越丢失本心。路上那么多车辆,车速就这么个限制,这个限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保护道路的安全。那些标个300的,够胆子自己跑,别让我遇到“超速飙车”的场景,别在公路上变成“‘飞车”的帮凶。
标不标速度不是重点,安全意识才是真本事。要是所有车主都能点点头,说“我遵守规则,我负责我自己”,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成熟表现。真正的“炫耀”不是速度多快,而是交通素质和责任心多强。
这么看的话,车也好,车主也罢,真正要追求的,还是那份平静和理智,这比什么“300公里的虚荣心”都踏实得多。你说是不是?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