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

据说,2025年咱们买车会变得不一样。在某个朋友圈里,一位朋友还调侃说,未来车子不光靠牌子拼了,真正决定你买不买的,是用车的感受和体验。你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大部分人会怎么选车?大致可以像这样划个猜测:半数左右的年轻人,会偏向那种油混合动力车,觉得既能省点油,又没那么折腾;差不多三成的人,可能还挺喜欢那传统的纯油车,觉得用惯了,也省心;剩下的,大概20%左右,会把纯电动车列入新贵,觉得省事、省钱、省心,这种车跟高科技闹腾似的。

我估算,油混车和纯油车近年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保持一定比例,但纯电车的增长速度出乎意料。毕竟,去年我问过几位朋友:开纯电车的,有几位追求省心省事到极致?大部分点头如捣蒜,但也有的表示,充电不方便,外出跑长途总得提前规划一下行程。所以,这份2025买车指南大概率还是会出现,油混车占一半,纯油车三成左右。这个比例,没太细算过,但感觉比去年多了点电动车的份额。

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有驾

你看得出来,一汽丰田最近这款bZ5在市场上的热度挺高的。刚出来时我还琢磨,设计这个车是不是就冲着颜值代表作去的?看着它的家族式前脸,锤头鲨的造型明显用心了。那LED灯带连接的C形大灯,让人觉得凶猛中带点时尚。我还记得和朋友聊天,他说:这车挺漂亮,尤其那溜背设计,路线比我上次看过的其他中型SUV都顺眼。尺寸方面,虽然不是超级大块头,长宽高4780/1866/1510,轴距达到2880,还算宽敞。

这不用多说,豪华感满满——15.6英寸悬浮大屏,能联动200多个APP,手机能直接投屏到车上。前排座椅还能一键躺平,后排放倒就变成睡觉模式——简单地说,变沙发一点都不夸张。还为豪华感加了点料:10扬声器JBL音响、氛围灯、全景天幕,想想之后的长途,那个氛围、多惬意。

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有驾

动力部分我也关心,听说搭载200千瓦的单电机,零百加速才7.5秒,真心不比一些小跑车差。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续航有两挡:550和630公里,差距还挺明显。这个续航我觉得挺现实的,有时候开车出去,担心的不是速度,而是能不能到。还是得提一句,按目前的充电技术,要瞬间给几十块电也不可能吧,充电桩的布局还是个麻烦事。

买车除了外观和动力,安全配置真是拼命地讲究。这车配激光雷达、Momenta 5.0系统,城市里自动跟车、变道、自动泊车都能整出来。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安全硬件多达33颗感知硬件,响应速度比传统系统快30%以上。像我这种担心充电和路况的人,安全感全在这些智能守护上。

我还琢磨一件事,像我身边的修理工哥们说个笑话:这车功能多,学半天。早上去充电站,听见旁边一个90后,跟别的朋友说:‘你说,这新车满大街都是,有的甚至还能自己排队充电,自动停车,未来就是机器人站点了吧?’其实也别太天真,这只是未来的一个猜测。

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有驾

咱们买车不就是看性价比?你说,假如一辆纯电车的百公里成本能做到3块到4块钱,那我还考虑什么油车?只是,如果充电桩像便利店一样普及,路上跑长途也不成问题。而我猜,未来的纯电动车,逐渐会把省心、省事这个标签放到前面去。现在很多车,虽然科技都在追求智能化,但实际用起来,还是得考虑是否真的方便。

有一点我没太想过——纯电车的二手市场价值,会不会像燃油车那样越用越值?这就得看未来几年二手车市场怎么走。也许,像丰田这样的传统巨头终究会给出不错的保值率。毕竟,谁也不想,买了个科技新品,几年后贬得比老牌子还快,那得多尴尬。

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有驾

目前,我倒是好奇一件事:假设大部分人都开始买油混或者纯电,传统油车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成为家庭的备用车?还是说,等到更高,电费更便捷,油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那天,会变成一种怀旧?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觉得,未来买车最大的变化,也许不是车子变得多智能——而是我们用车环境会变得更加灵活。像我开过的某辆老式SUV,油耗高,没啥科技含量,但那份可靠还是留在心底。可如今,科技让可靠变得更灵敏,是不是也在改变我们对车的认知?你怎么想?买车变成了选生活方式还是追潮流?我反正还在观察,只希望别踩太多坑。

据说2025年这样买车,油混车占比一半,纯油车占比三成,纯电车逐渐普及,纯电动车成为省事省钱省心的首选-有驾

未来车市,至少我看,一会围绕智能、续航、安全打转,一会又被用得顺手这个问题困扰。车到底能不能快、准、稳地融入生活,才是最考验开发商咱们的眼光。你有没有觉得,哪怕是明天的车,也难免会有一些新鲜感退去之后的怀念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