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极氪001即将上市,平台级革新提升续航性能和智能配置,售价在25到30万区间市场竞争力有望增强
这事儿我昨儿刚翻了下行业的消息,觉得还挺有意思。你知道的,现在纯电市场这么火,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车型,除了智能、续航,还在于性价比和稳定性。极氪001这次的焕新,特别是平台级的变革,基本上是在应对市场的激烈战斗。
我还记得上次和朋友在咖啡店聊天,他开的是老款极氪001,问我新款是不是更硬核一些。我当时随口说,嗯,性能提升了不少,也许续航也能更理想点,但具体怎么,还得看实际体验。
先不谈外观。新车在细节上做的不错,比如那个梯形格栅改成横向,空气动力学貌似提升了点。你想啊,车侧那线条挺优雅,但换个角度看,感觉还是那几条线没太大变化。轮毂大了点,配个橙色刹车卡钳,运动感也增强了。尾部取消了那个三角形的红色反光片,也改为仿通风口样式,空气动力学大概又提升了几分。这些细节,小细节,但看得出工程师还是费了点心思。
其实我心里在想,平台级的改变真不是随便做的。900V的高压平台,这个我自己判断一下,应该是比之前的100-200V平台要快很多吧。充电效率一定会提升,特别是快充,从10%到80%,比如说7分钟左右。这个数据我估算的,毕竟第一手资料还没官方公布,但我直觉里,这样的快充时间可以让不少赶时间的人心动。
再说续航。官方说810公里,在我看来,目前能做到这个水平的,除了极氪,基本上也就华为的某些车型能匹敌。估算百公里油耗/能耗,大概是在13kWh/百公里左右,这还算比较合理。这里,我就要冒个猜测——没细想过,如果电池能将来的能量密度再提升点,续航还能再拉高个100公里左右。
说到性能提升,新款的双电机达到了680kW,最高车速280km/h,过去的版本大概在180上下。这一百多千瓦的提升,怎么说呢,和开快车到追尾的界线也就差不多了。实际操控感,动力响应应该挺顺畅。那天我还查了一下,老版本的刚加速到百公里快三秒多一点,现在新款应该能更稳一些。
供应链方面,900V这个平台用的估计成本也不低吧。其实我发现,很多硬核技术都在被豪华品牌用在高端车型上,而极氪这么折腾,能控制在25-30万这个价位,算是够拼的了。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维修工说,焕新极氪的售后还挺方便的,但如果大批量推广后,零配件的供应链是否能跟得上?这个我就又多了点疑问。
说到比较,和阿维塔12、蔚来ET5T一比,差别挺明显。阿维塔12用的华为智驾,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倒是技术更科幻。但价格大概比极氪002、003高出不少,感受上,适合那些追求科技感的科技粉。
至于蔚来ET5T,强调换电方式快,但我自己觉得,换电站布局还没有那么普遍,尤其是我身边还没有固定的换电站,如果要长途出行,可能还是得充电。它的加速性能略逊一筹,官方说4秒多一点,但实际用起来,差距还是能感觉到的。而续航上,710公里比极氪还差点。
其实这些对比挺有意思的。每款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我自己猜,如果光看续航和智能驾驶,焕新极氪001提升了不少。你在想,没有人会只看数字,驾驶体验更重要。比如我那朋友说:感觉新车的悬挂变得更软了,长途开着更舒服。升级的空气悬架和智能减振,还真就让人在高速上那叫一个细腻。
这也让我意识到,厂商在设计时,除了硬件升级,还在不断优化驾驶感受。而且,新车的车机系统升级了,支持远程OTA,未来可能还能扩展更多功能,这点你怎么看?我自己估算,每年的OTA升级包可以极大丰富用车体验。
不过咧,价格怎么说呢,25到30万这档,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价格区间,基本上是既要性能,又要实用,你要续航够用,智能够智能,还有最重要的靠谱。我认为,焕新极氪001,定位还是挺精准的,既能满足性能控的驾控需求,也够照顾到家庭用车的实用性。
讲到销量,过去几个月我看统计,极氪001一直在下降。2025年8月,卖了不到3500辆,连续几个月都在这范围。这种情况,跟持续的换代焦虑有关——一方面,消费者害怕买了就落后——新款马上就要出,另一方面,车主的担忧还在于:升级成本和配件供应。
我估算,焕新后,短时间内销量会有点反弹。毕竟,900V平台和智能系统的升级,还是挺吸引人的。短期目标,可能回到5000辆/月的水平,中期看,出去海外市场,是个关键。你知道吗,极氪准备在2025年进军日本市场,听说那边的用户真是热爱电动车,特别是续航和快充技术。
至于未来怎么走,我其实没想过太多,毕竟车市变数太大。但我觉得,像极氪这些新品牌,还是得用技术+体验这把刀,实体体验比乱讲的概念更靠谱。比如等我下次去门店,估计可以试试新车的坐感、操作反应,看是否真的提升了。
对了,有一个细节挺让我好奇的——这个新车的外观设计虽然变化不大,但细节上做工其实挺精致的。你说,未来还能在什么地方,再做点细节升级,能让它看起来更鲜明?而且这个市场,真是年轻人的天下,性能、续航、智能,哪个不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在实际用车中,感受到这些看得见的变化。
此时此刻,我其实心里还在琢磨——这次焕新后,多少消费者会考虑升级呢?还是说,还是会有人觉得:新车好,但换了还是觉得价格偏高。很可笑是吧,技术不断升级,涨价成了无奈之举。不过这个留白,我觉得挺有意思。
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次的革新,可能就是下一代平台的突破?智能驾驶、续航还可以做得更极致?只要技术足够可控,未来其实也不那么遥远。或者你会不会觉得,买车最重要的还是安心,而不是一味追求新鲜?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愿意陪我自嗨一下,等新车到店时,我们一起看看实际表现,到底能不能打动真正的用户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