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Lafa 5运动轿跑的预售开启,让不少人有点意外。这款车的价格区间大概在10.58万到13.18万,跟我之前预想的差不多,但具体细节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它配备了激光雷达,这点说实话挺出乎我的意料的。
你知道的,在咱们行业里,激光雷达一直是旗舰级配置。价格差不多就能买几台普通的车了,但零跑这次算是把它装备到入门起步价的车型上,倒是让人觉得他们想把智能做深一点。你别以为只靠硬件就可以了,更关键的是软件算法,硬件虽好,但用起来得足够聪明才行。
说到性能,马上聊聊动力。160kW的电机,扭矩240N·m,零百6.4秒,不算慢。典型的纯电运动轿跑,追求的就是操控感和加速快感。城市里30码以内,小转弯也很灵活,转弯半径只有5.17米,感觉走在路上还能惹些路人的注意。其实我还琢磨过,像这种车,里外配置都比较精致——19英寸轮毂,飞翼棒的尾灯,破风前唇……算是运动味十足。
你们是不是觉得运动型的电车都只会开着扯淡?其实不然,零跑这次做得挺用心。空气动力学套件、导风气帘这些设计,目的很明确,就是减少风阻,提升续航。而且,续航有两个版本:515km和605km(估算,体感数据,体感可能不准),两者都还能跑到市区边儿上,基本够用了。特别是515Plus配置,十万出头还能买到带激光雷达的车,心里有点划算说不定也算。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种说法,说零跑Lafa 5和市场上很多竞争车比,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同价位的车型,像比亚迪的秦Plus、宏光MINI,他们的智能配置可能没那么硬核,但在成本控制上更实在。你说,能不能只用硬件豪华吸引人?当然可以,但效果也得看产品用得顺手不顺手。
说到供应链,真要跟生活比喻,我觉得就像买菜似的。你要挑最新鲜的,再挑价格合理的。比如这次激光雷达,能用到车上,可能是零跑提前跟供应商打的牌。以前我也琢磨过,零跑的供应链能力有限,能保证大规模生产的同时还能保持技术创新,挺不容易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敢在价格区间里放上激光雷达的底气。
我还琢磨过一件事,别看这车官方宣传得很科技感满满,但实际用起来,还是要看软件落地。毕竟,雷达和摄像头不单是硬件,还得依赖算法。像高通的Snapdragon Ride 8650芯片,算力在行业里算是顶级的了,但真正让它变得实用,还得软件跟上。我朋友修车,跟我说:你别看配置高,能不能用好、用顺手才是真本事。这话挺有道理。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像这种运动型纯电车型,要追求极致的驾驶乐趣,还得考虑续航表现和智能支持之间的平衡。价格没错,十万出头的起步,买到配备激光雷达的车,挺难得。它有没有可能变味成只看配置不动心的智商配置车呢?这得看后续的软件调校怎么打磨。
当然啦,作为一个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的老司机,我也知道,整车品质还得看生产线上的打磨。你说跑得快,配得上硬件很酷,但用半年之后,效果能不能hold得住,也是看工艺。过去我碰到过一些车,一开始配置很豪华,但开一段时间就出问题,挺令人失望的。
换句话说,买车其实是买体验。这体验可不能只靠硬件酷炫撑起来。我朋友的车,动力是有的,智能也能用,但开起来有点儿松散。我还记得上次跟他聊,是不是觉得这车还差点火候?他说:就是,感觉还得调调。这就像做菜,火候不够,味儿就出不来。
这个价格,确实有点扎心。有人说这车就是垃圾车,可能是觉得性价比不够高,或者另有更合算的选择。其实我在想,降个价,能不能激起点市场活力?还是说,这个价差太小,大家都只是扯着就走——没有太大摇号热?
我有个猜测,也许车企还在观察市场反应吧。毕竟,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是未来大趋势,要不要真发展到激光雷达普及?这还是个看天吃饭的事。你觉得呢,这样的技术是不是还在试水阶段?还是说,快到量产就能看到真正的用武之地?
要说到还真得看用户的切身体验。像我身边的几个司机朋友,平常开车都不看导航、盯屏。他们更看重平顺和稳定。如果这车实在太聪明,反而会搞得他们有点儿怕,你们懂得。
(这段先按下不表)好了,大致就是这么个感觉。零跑Lafa 5看上去挺有料的,也不能全说哎呀,就是个折扣车。但实际买不买,还是得看使用体验。你们觉得,这价位、配置的车,能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或者说,还得再等一段时间,看看后续软件更新和口碑发展。
最后想问一句,你觉得将来,这种激光雷达的车聪明度会不会变得像家用电器一样普及?还是说,还是得硬件为王,软件自己长不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