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先别划走,来看个“鬼故事”。
10分钟,两万台;一个钟头,十万台。
我看到这数儿的时候,正琢磨着中午是吃猪脚饭还是兰州拉面,脑子“嗡”一下就给我干宕机了。
这是什么概念?
平均每秒卖出去差不多30台车。
这哪里是卖车,这帮人是在搞大气层外的新零售,直接把印钞机搬到了发布会上。
这主角,还是那个曾经在销量榜上得靠显微镜才能瞅见的问界M7。
讲真,你要是半年前跟我说这车能咸鱼翻身,我高低得敬你是个“大预言家”。
那会儿的M7是个啥形象?
一个在理想L8光环下瑟瑟发抖的“小跟班”,一个被全网吐槽拿老平台修修改改就出来卖的“缝合怪”。
可谁能想到,这哥们儿从ICU里直接站起来,不但出了院,还顺手拿了个百米冲刺的冠军。
这出“王者归来”的大戏,导演叫华为。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那份轻描淡写的“小订优先交付公告”。
字不多,但杀伤力堪比倚天剑屠龙刀。
“最快1-4周提车”,就这七个字,直接把新能源汽车圈里“等车等到天荒地老”的潜规则给掀了个底朝天。
现在这世道,买个爆款新能源车,等车周期比追个连续剧还长,消费者的那点小火苗,早就在漫长的等待里被浇灭了。
全新问界M7这一手,等于直接告诉你:兄弟,别等了,隔壁还在给你画饼的时候,我的现车已经给你安排上了,你就说香不香?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我们有货”,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工业实力和供应链掌控力的“大阅兵”。
它在告诉所有人,尤其是在看的各位友商:别跟我玩虚的,我能让你今天下单,下个月就开上。
这已经不是营销层面的降维打击了,这是生产制造层面的。
再看那个小细节, “甄选了部分配置的车型进行预生产”。
“甄选”这词儿,简直是文化人的高级玩法。
啥叫甄选?
就是我替你选好了,都是高配,都带你最喜欢的后排大彩电。
你不是纠结吗?
你不是有选择困难症吗?
没事,我帮你一把,直接把最优解拍你脸上。
这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馆子,老板笑呵呵地说:“爷,您爱吃那口儿我门儿清,招牌菜都给您备好了,您就擎好吧!”
这种被拿捏得死死地、还心甘情愿掏钱的感觉,谁顶得住啊。
当然,肯定有人会撇撇嘴,说这不就是仗着华为那块金字招牌,收割一波“花粉”嘛。
这话搁以前兴许还有点道理,但面对10万这个量级的订单,再用“粉丝经济”来解释就有点自欺欺人。
粉丝的钱包也不是无限的。
真正的杀招,是这台全新的问界M7,它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
你看不到的地方,它花了五个亿,把车身结构、底盘、用料几乎重造了一遍。
你看得到的地方,鸿蒙座舱的天花板体验,还有那个号称“全国都能开”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这些华为压箱底的技术,一股脑儿全塞了进去。
这就像一个本来资质平平的演员,突然被一个顶级的导演团队从表演到造型,从台词到眼神,彻头彻尾地调教了一番,一出场,直接就是影帝附体。
这场仗,与其说是产品战,不如说是一场彻头彻loe的心理战。
销售那句“明年提车就要交购置税了”,简直是催命符。
你想啊,晚几天,不光提车排队,还得白白多掏一笔钱,换谁谁不迷糊?
这时候,那1000块的小订,就成了通往“省钱又省心”的唯一船票。
还有那个“小订客户优先试驾”,更是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一种“我跟你们这些没付钱的不一样”的VIP优越感油然而生。
所以,别再把这事儿当成一个简单的汽车新闻了。
这是一次教科书级的商业战争,是一次科技巨头对传统汽车行业规则的野蛮冲撞。
它用事实告诉我们,未来的汽车市场,不再是谁的发动机声音好听,谁的沙发更柔软,而是谁能更好地整合技术、生产和用户心理。
鸿蒙智行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拳拳到肉,我现在就特别好奇,牌桌上的其他玩家们,接下来该怎么出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