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增多,回收乱象频出,规范升级成关键

其实说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这个事儿,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开那么多电动车,电池用几年时间一到,退下来了,这么多电池咋办?这还真不是个小问题。你别看平时咱就想着买车用车,谁也没细琢磨过,车上的电池到点了退役下来,数量少还好说,要是哪天一年下来是2.5亿度这种级别,那是真的麻烦大了。你把这些充电宝搁那儿不管也不行,乱扔那更不行,出了环境问题,可就不是图省事的事儿了。这个问题,中国全世界都得面对,尤其现在这么多国家都玩电动车。

我觉得,首先,这动力电池退役带来的是环境和资源的问题。电池不用了,里面还有一堆有用的东西,像锂、钴、镍啥的,这玩意儿本身就是战略资源,你要是随便扔了,不仅污染土地水,还浪费材料。要不为啥现在国家那么重视这个事儿,早些年其实就出政策了,从回收网络到企业责任,一个接一个往上压,就是怕旧电池没人管,结果整个新能产业生态链跟着出乱子。而且你仔细一想,以后三五年,这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每年那退下来的量冲天大,要是回收做不好,咱就得继续在国外买原材料,不仅贵还被人卡脖子,还落下各种环境债。

再说,那么多电池到底现在回收到什么程度了?说实话,咱国家这方面看着挺红火,但其实标准跟执行还有很大差距。你去瞅瞅,咱政策、法规、白名单搞得都挺齐,结果市场上一调查,七八成都在小作坊、非正规企业里转来转去。为啥?很简单,有钱赚就都想进来,正规军有技术、有成本,开的价高点;小作坊不怕脏不怕累,管环境不管后果,收便宜,做法野,成本低,能给补贴抠出一大块来,这活儿就都流过去了。而且,这玩意儿还真不好一刀切清理,因为有些废旧电池,要真能循环再造,也不该都让小企业干烂了。

动力电池退役增多,回收乱象频出,规范升级成关键-有驾
动力电池退役增多,回收乱象频出,规范升级成关键-有驾

其实咱谈这个事,都得从动力电池全周期的概念出发。你想,电池从生产、卖车、用、然后退役、梯次利用、再回收,这一串下来就是闭环,闭环建不起来,这个行业好不了。现在看下来,国家政策是想搭好框架,大企业也积极布局,像是宁德时代一类的龙头,都开始玩“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搞那种闭环,想着电池用完还能拿回来回炉造,材料一圈又一圈流转,少掏点外汇,还保护环境,这思路没毛病。但是这些计划能不能真正落地,现在看还挺难,因为还得解决很多细节问题,比如电池溯源,比如标准统一,比如材料回收的成本与效率。

这事有点像前几年垃圾分类,全国都在推,有的地方做的特别好,有的地方就成了形式主义。动力电池回收也是这样一回事,顶层设计有了,下面执行如果光瞅补贴,不看效果,乱象就多。现在行业里那“白名单”制度其实就类似垃圾分类里的定点单位,你符合规范才能干,实际一看,光靠名录还不够,得让违法成本提高,让大家都有动力走正规路。而且行业本身也需要技术进步,像现在磷酸铁锂这种电池,原材料本身没那么贵、回收利润薄,企业积极性就低,这就得靠政策激励和技术创新。

还有更麻烦的,其实是回收标准和监管。别小看这个,电池里的成分五花八门,型号尺寸、化学体系不一样,统一检验、拆解、分离都不太容易,技术流程不能一把钥匙开百把锁。此外,涉及到跨国跨产业合作,比如有些退役电池想出口二手市场或者海外再回收,里面涉及到运输安全,保险、环保、甚至动不动来个火灾风险,搞不好就被各国卡住。像欧洲那边,有些国家自己拆、不行还得出口回收材料,加运费、耗时间,流程特繁琐。再加上有的地儿回收法规不健全,就容易被黑市钻空子,老百姓电池一换,直接就卖给非正规渠道,什么安全环保全靠自觉,市场一乱套,国家白忙活。

实际上,真要让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做起来,除了国家管,还得靠市场协同。你说厂家生产时要考虑以后好拆好回收、电池公司往设计上倾斜、汽车厂承担自己的回收责任,再加上回收企业发力,物流、保险、评估一系列都跟上,形成上下游利益命运共同体才可以。现在看中国的优势是基础大,汽车、电池产业链全,政策推动有力度,但是可持续发展不靠单纯的行政命令驱动,还得靠市场秩序、技术进步、信用机制来保障,这样才能防止电池成堆“黑”在角落,环保窟窿越补越大。

就像现在国外那帮专家说的,无论英国、欧盟、美国,都一堆老电池眼看用不下去了,可本土回收体系短板严重,电池没地儿去,光靠寄希望于政策、补贴或出口,效率也很低。中国其实也不能高枕无忧,你看过去搞得快的企业,市场扩张猛,利润期一过去,梯次利用企业不少都掉队,开工率低得可怜,有的都停产了,还剩下大公司活得稳。

那怎么办?未来的方向肯定是升级规范,门槛逐步提高,优胜劣汰,合规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比如说,国家出台更细致的再生材料认证标准,摸清回收物的环保和经济账;推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杜绝流入黑市或不正规市场;引导企业创新,鼓励高效拆解、绿色工艺,形成技术壁垒。其实逻辑和淘汰赛一样,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那些有技术、懂管理、管得好的企业。

同时还可以考虑和国外产业互动,比如把咱们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标准、经验推到国际上,实现互认,对外输出技术和环保产品,这样一来既能参与全球新能产业话语权构建,也能借机整合资源,提升价值链。反正优质的东西是要合作,但也得防止被别的国家利用市场短板捞一把。

还有一点,就是整个行业要持续创新,别停在“靠拆和回收赚点辛苦钱”这层面。随着产业升级,*动力电池材料*的再利用市场会越来越大,到时候锂、钴、镍这些稀缺材料的循环再造,既能降低对进口依赖,还能减少碳排放,为国家“碳中和”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只要政策、技术、市场合力,未来五年、十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肯定是块又大又厚的蛋糕。目前来看虽然有“黑色烦恼”,但谁能管住乱象、做出绿色循环闭环,谁就能在这场产业升级里走在最前。

动力电池退役增多,回收乱象频出,规范升级成关键-有驾

说到底,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大家得意识到,电池不是简单换新就把老的丢掉就行了。维护好产业健康,就得把回收利用做到位,从源头到末端管起来。对企业来说,这是责任,也是商机;对政府来说,是监管压力,也是环保考卷;对社会来说,是发展机会,也是环境底线。只有全链条协同一块儿上,才有可能让绿色转型真的不被“黑色烦恼”拖后腿。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