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庭SUV,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有六座,够用。可真到带父母孩子出门的时候,麻烦才刚开始。上周我朋友陈工发朋友圈说,他买的某大品牌7座SUV,后排坐人没问题,可一大家子上下车折腾得跟打仗似的——尤其是抱娃出来,钥匙翻半天,腿脚不便的老人还得使劲弯腰蹲车门。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去试驾腾势N8L的那场体验,场地里一位销售姑娘边演示边说:你看,咱这车不用低头找钥匙,后备箱用脚一踩,AR投影的光标亮起,尾门自动弹开,雨天、手提东西都方便多了。
你说,这脚踢感应不算新鲜,但腾势给它添了个高科技包装:地面出现虚拟光标,踩下去能精准打开后备箱。这细节设计倒跟咱研究供应链的思路类似。我跟身边同事小李说,你知道,供应链博弈里双方都想让对方多花时间和精力,产品设计其实也是在降低‘用户成本’嘛——这套感应设计就是给家庭用车‘降负’的实际体现。
别看这方便,隐藏的是厂商对用户场景调研的深入。我跟销售聊了聊,得知腾势采集了300+家庭用户的出行细节,反复打磨,才有了这脚踢就能开尾门的黑科技。实操下来,行李箱的反应速度大约是1.3秒左右,个人感觉反应挺灵敏。
别以为这车只会玩智能炫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它对全家体面上下车的细心。试驾当天,我看着一位中年大叔抱着约三岁的娃娃,脚踩启动云辇-A系统,车身自动降低大约5厘米左右,爸妈抱娃不用弯腰,老人上车更轻松。销售说这叫迎宾模式。一开始我怀疑动力系统变动会不会影响驾驶感受,但后来想想,这更多是静止状态下的状态切换,没啥影响,算我没脑子。
而且,这温柔关怀不只在一二排座位。腾势N8L第三排能滑动100毫米,这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坐过的某大牌SUV,第三排几乎是人屈膝蹲着坐——那感觉,就是被车挤着的忍耐。N8L的滑动调节,让身高约1.75米的乘客腿可以舒展开来,刚好符合我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范围(不确定数据来源,感觉没差多少)。同事老张试坐时说,这脚感舒适多了,腰也不紧绷,比我家老乡买的那款贵了五万的车强多了。
加热功能也是干货,尤其是冬天,第三排座椅发出暖意,这在不少主流车型里都很少见,不是简单的空调吹暖风而已,是椅垫带有恒温加热,非常暖和。就问问你,是不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舒适,比业务员一通智能配置的口水营销更靠谱?
说到车内空间设计,腾势显然做足了功课。这车有49处常规储物格,这数字不算我吹,刚才翻了下笔记,是渠道经理给我的小抄。更有意思的是,还有51升的隐藏暗格,可以放娃的零食和绘本。更别提车里的智能冷暖冰箱,能给孩子温奶,也能冰可乐。这套设计,我觉得胜过很多同价位SUV,后者最多给你个手套箱能放几瓶矿泉水。
(说实话,这智能冰箱我刚开始以为是卖点夸大,结果现场体验后发现确实灵敏,制冷制热切换不到30秒,我心算了一下,大概百公里能耗增加不到3%,这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供应链倒是个大坑,腾势背后是比亚迪,供应链集成度高,零部件协同更顺畅,这就好像在做一道复杂的菜,所有食材早已事先备齐,炒起来比拼盘快餐省事多了。相比之下,某些品牌的汽车,有时候就像拼盘快餐,一环出错,整个流程得停下来,客户体验受影响也大。意思是,腾势的研发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是真正用心做到了链条一气呵成。
我倒是有点好奇,腾势N8L这么多智能配置和座椅调节,后期维修成本会不会高?销售说正常保养还好,关键零部件都集中供应,但我个人觉着这块可能还得再观察。你们有没有碰到过类似智能配置让后续维护一团糟的例子?(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回用户感受。朋友小刘上周给我打电话吐槽,说:我觉得现在车太聪明反而麻烦,像我家那个7座SUV,车载系统动不动就升级,开着开着卡死,我刚好碰上雨天出门,老担心功能失灵。我倒觉得腾势N8L的智能系统更人性化,不是为了花哨而花哨,而是真服务生活,比如上车自动开启迎宾灯,外面亮起的光带,孩子怕黑的心情安稳多了。
与其他品牌相比,腾势的全家体面感强烈。家里老人、小孩都被照顾到,这点可能比性能参数更打动他们。毕竟你一个五岁的娃,舒服地坐着,而不会在车里折腾哭闹,那不是解决了大半个出行问题吗?
最后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腾势N8L会不会在未来把这种智能迎宾和空间调节做成一套模块化系统,开放给别的车型使用?毕竟背后这套技术逻辑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挺有潜力的。
你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买车,智能配置和空间舒适究竟哪个更重要?我倒觉得两者缺一不可,但现实情况是预算有限,你会怎么取舍?(先放这里,欢迎交流)
话说你上次提过的那款车,后备箱开合的实用性怎么样?这事儿其实能影响你的使用体验超过你想象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