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给讴歌的新纯电SUV RSX贴上“电动战神”的标签。自本田0系列平台公布以来,讴歌终于不再端着老本田的“油改电”面具,准备在今年秋季圆石滩车展亮出纯电家底,量产计划则推到2026年下半年。RSX不只是新车,更是讴歌豪赌品牌电动化转型的定海神针。它能否挑起大梁?先听我一一道来。
外观设计是一场爆炸。RSX还是保持了一贯讴歌的“攻击性”,分体式大灯像两道冷光,LED日行灯翘在上方,底下灯组和进气口咬在一块儿,再加上五角形封闭格栅,可谓“帅得像能打”。下包围气势汹汹,好像下一秒就要把人吸进去——用运动气息营造高端调性,这手法已经快成讴歌标配。溜背侧身配隐藏门把手,凹陷线条顺着车门往后滑,跑味十足。尾部那条贯穿式尾灯,据说致敬传奇超跑NSX,虽说SUV和超跑八竿子打不着,但传承情怀嘛,话得留给市场检验。
不过,这面子工程能否撑住里子?RSX首搭ASIMO智能车机系统——别被名字骗了,跟本田机器人大兄弟没啥关系,这玩意儿就是车机AI。它能自学主人的开车习惯,调整驾驶辅助和音乐推荐。你踩油门狠,系统就跟着激情澎湃;你慢条斯理,车机也温柔体贴。不过,至于它能否区分你、你媳妇、你丈母娘开车的区别——就靠座椅感应和蓝牙定位?讴歌怕是高估了技术,低估了人的复杂性。至于隐私问题,厂家没说,用户还得揣着明白开蒙。
动力方面,RSX拿的是本田最新的0系列电平台,这颗“地基”据说以后会孵化一堆演变车型。目前只放出轿跑SUV身份,续航、充电啥都“暂时保密”。参考去年同场概念车版,配置双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3秒多——听上去挺猛,但量产时,能否不掉链子还得两年后见分晓。毕竟降本增效,是每个新造车厂的必修课。
设计上的美感引发了分歧。有人说前脸比宝马还凶,正好击中运动粉丝;有人却嫌它太浮夸,和豪华气质南辕北辙。那巨型通风口,家用车太高调不合群。双拼色车身,是潮人专属,但日常打理脏点一堆。隐藏式门把手天气冷时伸手冻成狗,电子外后视镜虽然时髦,国内法规管着,怕是用不上。充电口特地安排在前翼子板,而不是后面——倒着车位充电方便,理论上讲没毛病,可实际是不是手忙脚乱,还是待产品露面后凭直觉体验。
竞品们也没在等讴歌磨刀。宝马iX3、蔚来EC6已经是纯电SUV里的老炮了,而且未来一年半里还有特斯拉大改款,小鹏G7涌入市场。这阶段RSX卖的是科技感、运动感,至于续航、充电速度、空间舒适度等硬核指标,大家还只能听预告,等量产见真章。
值得一说的还有本田母公司的转型速度——在电动浪潮上趔趄几步,这回总算靠RSX站在风口。但美国IRA法案要求电池链本土化,讴歌要兼顾“国际化”和玩法的本地化,同步中国市场的双积分倒逼电动化,生产线修修补补,又要控成本又得保证品质,怎么不让人捏把汗。
消费人群的画像也新鲜。以往讴歌靠TLX、MDX收割章程严肃的中年大叔,现在RSX瞄准30-45岁的科技玩家,既要讨好原本的铁杆粉丝,又想撩动新世代的神经。问题是,传统车主愿不愿意掏钱为电动而买单?科技狂热分子会不会被车机功能吸引?说不准,这场转型不止是技术变脸,更是营销心机。
命名也值得嘲讽一番。车机系统ASIMO跟机器人同名,难免让人误会车里跳出个铁皮人来帮忙泡咖啡。实际就是软件。当下智能系统千篇一律,讴歌能做出差异化,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拭目以待。
梳理下来,RSX是讴歌沉浮于电动转型大海的一艘新航船,既有设计卖点,也藏着技术短板。漂亮是漂亮,实用性怎么衡量,配置体验能否经得起时间以及市场考验,这一切都得等两年后量产为王。市场已然风起云涌,讴歌要赢得头筹,别光靠情怀和AI忽悠,硬实力才是生死考题。等到2026年,电动车江湖还有几分诗意和硝烟,就看诸位愿不愿买单为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