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吉利汽车越来越“得劲儿”了,尤其是最近老是刷上热搜,上季度又一口气卖出了100多万辆车,新能源车还占了大半。没错,讲的是那个曾经被人质疑“能不能玩得转”的国产车企,现在居然杀进了全球前十,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它的影子,这节奏,别说国外车企了,就连我们这些个吃瓜群众也一个劲儿地呆愣。
不过真让我合不上嘴的,是他们在汽车之外“玩儿”的东西。前阵子有个发布会,是在杭州开的,主角自然是吉利的李书福,他登场的时候端着一派老江湖范儿,手指一挥,屏幕上出现了卫星的轨迹图——六十四颗卫星悬在天上一遍又一遍地绕地球转。老李还特别强调,这不是装样子的屁话,是每台车的“天眼”。你车要是开到沙漠里抛了锚,卫星定位几乎瞬间就能给你游标指去附近修车点的位置,这事儿得劲了吧。
说到这,我还一个劲儿挠头,卫星给车装定位,这技术还真是超前了点吧,但转念一想,可能也是水到渠成。就在他们发布会上,听了一个故事,靠谱!吉利旗下有一个叫“曹操出行”的无人出租车服务,听说已经在戈壁滩上开起来了。戈壁滩都能用,这玩意儿估计在哪儿都没问题。
不过你以为这就是技术“天花板”了吧?还没完。真正把我惊到的,是他们搞的那个智能系统,名字叫“银河OS”。乍一听就是个玄技,但你真的用过的话,估计就知道其中的“门道”了。我哥哥前几天去看车,试驾了一台吉利的新款新能源车,咋说呢,真是“车比人聪明”。你开着,它自己给你算路线,不是那种地图导航的水平,而是动态调整动力分配,还能根据实时的路况自动优化驾驶体验,反馈超快。那感觉,咋说呢,就像坐飞机、全程托管的安全感。
但技术再炫酷,咱最关心的还是方不方便。就像前阵子的热点新闻有些车性能吹得上天,结果车主抱怨一堆,啥屏幕花了、电池鼓包之类的,这时候技术就成了摆设。吉利这点就还挺会琢磨,李书福在会上也说了,他们要干的,不只是技术本身,而是要让中国的创新去影响全球,让世界认下咱这标准,听上去挺牛。
市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不可能一家车企市场口碑骗得了全世界吧。我哥去买车的时候听销售顾问说,吉利这边的新能源车基本是刚到就被抢订走,他问了一句,那国外的情况能一样吗?结果人家甭提了,连欧洲车商都催着要货,排队的意思。
你琢磨琢磨,这么个节奏,是不是有点太快了?以前搞电动车的也不少,传统车企忙着推新品、宣称自己“技术先进”,但吉利这边直接从地上看到天上,赶着卫星和AI两腿走路,你说,这种路能走多远?是不是太过冒进了?其实我刚开始也半信半疑,觉得车卖得这么多,数据能证明技术牛,难不成市场全都买他们这套?
后来我想明白了,光有数据是吃不长久的,人是特别挑剔的动物,尤其是车这种东西,开得得劲才行。就像之前有车主提到过,说不管技术表面上多花样,首要问题永远是“能不能用得顺手”,不然再好的东西也没人掏钱。吉利的玩法倒是有点意思,他们不仅瞄着卖车这事儿,还盯着整个出行领域,看样子他们是下定了工夫要接下未来交通和技术变革的大盘啊。
那么你说,卫星加AI真的能改变我们怎么开车、怎么出门吗?或者说,未来的车会变得咋样呢?这一点上,我倒想起之前看的一篇文章,里面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可能就在于,技术和市场同时爆发,像吉利这样带头走得快的,能赶上最近这波风口,把产品和体验做成“全球范儿”,那势能自然就起来了。
不过话也不能说死,确实厉害是厉害,可他们也还有不少路要走。这些技术用起来怎么样,真实体验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从销量来消费者起码在投票认可,那也是没跑的。未来车会咋进化没人能猜得透,但这种革新和突破的勇气,值得期待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