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手机,刷到那条汽车产量新闻,多少人心里其实咯噔一下——山东居然还不是中国汽车制造第一?安徽逆袭了?广东被赶下神坛了?重庆也凑热闹挤进前三?山东只在第四,现场画风不是说嘈杂,就是热搜。
嘴上说无所谓,心里哪能没点波澜。山东汽车到底差在哪,到底能不能冲刺“制造第一省”?这事儿就得琢磨说清楚。产业结构这么密集,企业数量也齐全,从动力电池到轮胎到商用车整车,产业链像地铁二号线,绕着山东各个城市兜一圈。青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把牌铺得满满当当,看着挺带劲。产业带完整了,抗风险能力分分钟提升,自信心也跟着拉满了。
说到产量,2024年山东汽车制造业营收突破五千多亿元,产量两百三十多万辆,哥几个还都是全国商用车最大的生产基地。小字里行间都在强调一条,山东已不是那个靠资源吃饭的老大哥,现在是拼创新、拼链条、拼集群发展。加上现在国家统计局数据更偏重生产地,在这场排名赛里,多一家新能源车企落户,多几条智能汽车测试道路,排名瞬间就能变一变。安徽今年产量超过广东,正是因为新能源布局猛,比亚迪、奇瑞、蔚来这些新势力在产销上爆发,广东很多“老外合资厂”都在下滑,数据就跟着掉队。
山东要翻盘,看点很直接,新能源+智能化。谁能在新赛道持续给力,谁就能笑着进“第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山东基本没对手,中国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唐骏欧铃这些牌子铺在重卡到中卡,眼下都在加速电动化转型。乘用车这块,招来了比亚迪、吉利、奇瑞,产量爆发力可观。济南、青岛是龙头,烟台、潍坊、淄博在配套协同,枣庄、泰安、东营、烟台轮胎、汽车零件这些地方产业集群也都排好队。
青岛特别关键。在整车制造这一块,就是山东的发动机。去年起,比亚迪、奇瑞这些头部企业的新项目全在青岛落脚,宁德时代接连在青岛注册子公司,什么换电技术、什么能源管理、电池销售,统统搞起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21条,车路云一体化把细分赛道也啃得差不多。
场景是真的多元,魏桥汽车的MPV销量冠军,歌尔微电子半导体、宸芯C-V2X芯片,青岛汽车产业研发走得很深。“整车+零部件+平台”,配套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落户和产能扩张速度。青岛别光看产量,出海通道才是最大底牌。从港口到新产品出海,如今青岛对外贸易比不少内陆城市先一步,企业组团去东南亚、南美,一脚油门就奔着国际市场。谁敢说产业链不重要?今天比拼不光是谁产得多,更是谁能扛住变动,谁能包住上下游,谁能抗住国际摩擦。
说数据,高兴一瞬,琢磨长远,山东产业还有块“短板”——乘用车领域不算强,商用车虽规模大但附加值有限。说龙头,对标安徽奇瑞,比亚迪,重庆长安。不用羡慕,山东也不是没有,魏桥是全球唯一,铝全产业链和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都集齐,轻量化技术就这么实打实。青岛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车项目,投产后就是十万辆规模,乘用车领域,华东基地新车型研发,智能网联研发配套,奇瑞青岛基地正在爬坡,新能源乘用车头部企业区域总部也都争抢着落户。
“商强乘弱”,是省里的实际,青岛挑“乘用车”大梁,就是破局关键。谁能抓住新势力快速扩展带来的爆发期,谁能抢得更多市场资源,谁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说起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国已经过了一半,头部车企扎堆布局本地,成功概率拉满。安徽奇瑞、蔚来,比亚迪奋勇争先,广东转型比亚迪,重庆长安新能源猛增,山东青岛也没少动作。
谁是真正的发动机?谁能带着整个产业链子滚雪球?汽车制造“第一省”,是整个区域龙头的综合实力。不是一个项目能解决,而是产业、创新生态、出海能力综合比拼。山东要冲,还得靠青岛扛旗,引领全省往更高端制造、更智能化、更全球化方向走。项目拿到手了,人才扎根,创新应用成型,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自己造出来,不靠其他,区域协同夺命连环拳。
未来在哪?青岛是山东新动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港口出海,三路齐发力。什么车路协同、场景式创新、品牌出海,这些都是产业链进步的具体表现。企业看创新,市民看生活,用车体验越来越好,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实实在在。谁会成为最亮那颗明珠?啥也不说这个产业大比拼才刚刚开始,山东也才刚刚蓄力。
握紧这股劲头,不服输不止步。“山东汽车”冲击第一,全局看,青岛发动机正加速,最终谁能领跑,咱都拭目以待。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