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

慕尼黑的空气里,除了巴伐利亚的啤酒香,今年还多了一丝来自东方的“狠”味儿。

当红旗那抹标志性的红色,不偏不倚地插在BBA的老家时,我仿佛听到了默克尔时代种下的因,结出了让现在欧洲车企头疼的果。

这感觉,就像你一直在班里瞧不上的那个闷头学习的同学,突然有一天在奥数竞赛的国际决赛上,把你摁在地上摩擦。

没错,我说的是红旗,那个曾经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共和国长子”,如今带着一台名叫EHS5的纯电SUV,直接在慕尼黑车展上,对着欧洲一众老牌豪强来了一次贴脸输出。

说实话,当“红旗EHS5”这个名字和“慕尼黑车展”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恍惚的。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记忆这东西很奇妙,它总会不合时宜地跳出来捣乱。

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个顶着巨大红旗立标、车身长得能当航空母舰、只有在国宾护卫队里才能见到的“老古董”。

那时候的红旗,高高在上,离我们太远,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你知道它很珍贵,但你绝不会想开着它去楼下买菜。

它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我们一度以为,它会和那些被遗忘的国货品牌一样,最终变成一个符号,一个传说。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奇迹,往往是蓄谋已久的。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眼前的这台EHS5,或者我们更熟悉地叫它“天工06”,身上已经几乎看不到那些沉重的历史包袱。

封闭式的前脸、犀利的单体式大灯,整个车身线条干净利落,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唯一还在固执地提醒你它血统的,是那条从引擎盖一路延伸下来的红色“中轴线”旗标。

这设计,简直就是红旗在用一种最现代的方式,宣告自己的王者归来。

它似乎在说:“我还是我,但别再用老眼光看我了。”

更有意思的是车尾,那个熟悉的汉字“红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HONGQI”六个字母。

看来红旗这次是铁了心要教欧洲人学中文,至少先从拼音开始。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现场的德国媒体,表情那叫一个复杂。

他们围着这台来自中国的SUV,长枪短炮地拍着,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好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们恐怕很难想象,一个在他们认知里还停留在“廉价模仿”阶段的中国品牌,怎么突然就造出了这么个玩意儿,而且还敢直接扔到他们的主场来卖。

349999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大概39万。

这个价格一出来,全场都安静了。

这可不是什么“白菜价”倾销,这是一个带着尊严和自信的标价。

红旗没打算用低价去乞讨市场,而是把枪口稳稳地瞄准了欧洲市场的腹地——大众ID.4、现代IONIQ 5这些狠角色。

这是一场准备充分的阵地战,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游击战。

让我们把这台EHS5拉出来和它的对手们遛遛。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车长4750毫米,轴距29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它的直接竞品,2025款的特斯拉Model Y,那个被誉为空间魔术师的家伙,车长4797毫米,轴距2890毫米。

看出来了吗?

EHS5比Model Y短了一点,但轴距却反超了10毫米。

就这10毫米,是红旗在告诉马斯克:“别以为就你懂空间魔法,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玩的就是一个‘以小博大’的智慧。”

这种在细节上的较劲,恰恰是最可怕的。

它说明红旗是真的把对手研究透了,而不是闭门造车。

当然,也有反方的声音。

总有人会说:“一个中国品牌,在欧洲卖将近40万?疯了吧?谁会买?”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这种质疑很正常,甚至可以说,理所当然。

毕竟,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欧洲消费者对一个来自中国的豪华品牌,天生就带着审视和不信任。

这就好比一个从未听过的歌手,上来就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独唱音乐会,你总得先问问,他凭什么?

凭什么?

或许,凭的是那780公里的CLTC续航(国内900伏平台车型数据),凭的是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的底气,更凭的是背后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

当宁德时代的电池和华为的智能座舱已经成为行业标杆时,红旗的底气,就不再仅仅是它一个人的。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它背后站着的,是无数个在各自领域里已经杀到世界前沿的中国企业。

这也不是红旗第一次在欧洲试水了。

早在2021年,那台体型硕大的纯电SUV E-HS9就已经登陆挪威,并且累计卖了近3000台。

虽然有人会说,挪威是欧洲的“电动车特区”,政策福利好得离谱,不能完全代表主流市场。

这话没错。

红旗把战车开到慕尼黑,标价39万叫板德系,这次是动真格了-有驾

在挪威成功,就像在一个全是优等生的实验班里考了个高分,有含金量,但还不足以证明你能在普通班的大混战里胜出。

所以,这次EHS5选择在德国慕尼黑亮相,并计划在丹麦、瑞士、荷兰等8个国家铺开,这才是真正的“大考”。

它要面对的,是土生土长的大众,是设计超前的现代,是品牌光环无敌的特斯拉。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竞争,这简直是一场文化、品牌、技术和市场策略的全面战争。

看着展台上那台安静的EHS5,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们还在嘲笑国产车的设计,还在为某些车型模仿的痕迹而感到脸红。

那时候,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的车企已经能如此自信地站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去挑战那些曾经我们只能仰望的巨人?

这种感觉,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来得更真实,更让人心潮澎湃。

这台车当然不完美,它的品牌认知度需要时间去积累,它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需要一步步去完善,它甚至可能会在欧洲市场碰一鼻子灰。

但这重要吗?

我觉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来了。

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宣言,一个信号。

它告诉世界,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惊险一跃。

它告诉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欧洲巨头们,狼真的来了。

这台EHS5最大的噪音,可能不是它的电机声,而是它在欧洲巨头们心里敲响的警钟。

至于这警钟是叫醒他们,还是他们的丧钟,好戏,才刚刚开始。

慕尼黑的空气里,除了巴伐利亚的啤酒香,今年还多了一丝来自东方的“狠”味儿。

当红旗那抹标志性的红色,不偏不倚地插在BBA的老家时,我仿佛听到了默克尔时代种下的因,结出了让现在欧洲车企头疼的果。

这感觉,就像你一直在班里瞧不上的那个闷头学习的同学,突然有一天在奥数竞赛的国际决赛上,把你摁在地上摩擦。

没错,我说的是红旗,那个曾经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共和国长子”,如今带着一台名叫EHS5的纯电SUV,直接在慕尼黑车展上,对着欧洲一众老牌豪强来了一次贴脸输出。

说实话,当“红旗EHS5”这个名字和“慕尼黑车展”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恍惚的。

记忆这东西很奇妙,它总会不合时宜地跳出来捣乱。

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个顶着巨大红旗立标、车身长得能当航空母舰、只有在国宾护卫队里才能见到的“老古董”。

那时候的红旗,高高在上,离我们太远,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你知道它很珍贵,但你绝不会想开着它去楼下买菜。

它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我们一度以为,它会和那些被遗忘的国货品牌一样,最终变成一个符号,一个传说。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奇迹,往往是蓄谋已久的。

眼前的这台EHS5,或者我们更熟悉地叫它“天工06”,身上已经几乎看不到那些沉重的历史包袱。

封闭式的前脸、犀利的单体式大灯,整个车身线条干净利落,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唯一还在固执地提醒你它血统的,是那条从引擎盖一路延伸下来的红色“中轴线”旗标。

这设计,简直就是红旗在用一种最现代的方式,宣告自己的王者归来。

它似乎在说:“我还是我,但别再用老眼光看我了。”

更有意思的是车尾,那个熟悉的汉字“红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HONGQI”六个字母。

看来红旗这次是铁了心要教欧洲人学中文,至少先从拼音开始。

现场的德国媒体,表情那叫一个复杂。

他们围着这台来自中国的SUV,长枪短炮地拍着,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好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们恐怕很难想象,一个在他们认知里还停留在“廉价模仿”阶段的中国品牌,怎么突然就造出了这么个玩意儿,而且还敢直接扔到他们的主场来卖。

349999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大概39万。

这个价格一出来,全场都安静了。

这可不是什么“白菜价”倾销,这是一个带着尊严和自信的标价。

红旗没打算用低价去乞讨市场,而是把枪口稳稳地瞄准了欧洲市场的腹地——大众ID.4、现代IONIQ 5这些狠角色。

这是一场准备充分的阵地战,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游击战。

让我们把这台EHS5拉出来和它的对手们遛遛。

车长4750毫米,轴距29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它的直接竞品,2025款的特斯拉Model Y,那个被誉为空间魔术师的家伙,车长4797毫米,轴距2890毫米。

看出来了吗?

EHS5比Model Y短了一点,但轴距却反超了10毫米。

就这10毫米,是红旗在告诉马斯克:“别以为就你懂空间魔法,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玩的就是一个‘以小博大’的智慧。”

这种在细节上的较劲,恰恰是最可怕的。

它说明红旗是真的把对手研究透了,而不是闭门造车。

当然,也有反方的声音。

总有人会说:“一个中国品牌,在欧洲卖将近40万?疯了吧?谁会买?”

这种质疑很正常,甚至可以说,理所当然。

毕竟,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欧洲消费者对一个来自中国的豪华品牌,天生就带着审视和不信任。

这就好比一个从未听过的歌手,上来就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独唱音乐会,你总得先问问,他凭什么?

凭什么?

或许,凭的是那780公里的CLTC续航(国内900伏平台车型数据),凭的是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的底气,更凭的是背后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

当宁德时代的电池和华为的智能座舱已经成为行业标杆时,红旗的底气,就不再仅仅是它一个人的。

它背后站着的,是无数个在各自领域里已经杀到世界前沿的中国企业。

这也不是红旗第一次在欧洲试水了。

早在2021年,那台体型硕大的纯电SUV E-HS9就已经登陆挪威,并且累计卖了近3000台。

虽然有人会说,挪威是欧洲的“电动车特区”,政策福利好得离谱,不能完全代表主流市场。

这话没错。

在挪威成功,就像在一个全是优等生的实验班里考了个高分,有含金量,但还不足以证明你能在普通班的大混战里胜出。

所以,这次EHS5选择在德国慕尼黑亮相,并计划在丹麦、瑞士、荷兰等8个国家铺开,这才是真正的“大考”。

它要面对的,是土生土长的大众,是设计超前的现代,是品牌光环无敌的特斯拉。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竞争,这简直是一场文化、品牌、技术和市场策略的全面战争。

看着展台上那台安静的EHS5,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们还在嘲笑国产车的设计,还在为某些车型模仿的痕迹而感到脸红。

那时候,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的车企已经能如此自信地站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去挑战那些曾经我们只能仰望的巨人?

这种感觉,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来得更真实,更让人心潮澎湃。

这台车当然不完美,它的品牌认知度需要时间去积累,它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需要一步步去完善,它甚至可能会在欧洲市场碰一鼻子灰。

但这重要吗?

我觉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来了。

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宣言,一个信号。

它告诉世界,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惊险一跃。

它告诉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欧洲巨头们,狼真的来了。

这台EHS5最大的噪音,可能不是它的电机声,而是它在欧洲巨头们心里敲响的警钟。

至于这警钟是叫醒他们,还是他们的丧钟,好戏,才刚刚开始。

三十九万。

这不是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不是鹤岗一套房的总价。

这是红旗,在德国慕尼黑,宝马奔驰奥迪的老家,给一台中国制造的叫红旗EHS5的纯电SUV,啪叽一下,贴上的价格标签。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后槽牙有点紧?

我脑子“嗡”一下,闪回的居然不是什么高科技参数,而是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长安街上那些黑黢黢、一眼望不到头的L5大红旗。

那时候的红旗,是个神话,是个图腾,跟咱老百姓的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

你觉得它牛,但它牛得让你提不起半点拥有的欲望,就像你敬佩珠穆朗玛峰,但你不会想搬到上面去住。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共和国长子”,那个差点被时代遗忘的“扶不起的阿斗”,今天居然学会了“贴脸开大”,直接把战车开到了人家欧洲人的水晶塔下。

现场那帮德国记者,脸上的表情比调色盘还精彩。

他们端着相机,绕着这台天工06的海外版转悠,镜头恨不得钻进车底盘里去。

那眼神,三分好奇,三分审视,还有四分是那种“你小子怎么混进来的”的警惕。

估计在他们的剧本里,中国车还停留在“价格屠夫”的初级阶段,怎么一上来就玩起了“品牌溢价”这种高级活儿?

而且这活儿,玩得还挺细。

车尾没用汉字“红旗”,改成了“HONGQI”拼音。

这小心思,啧啧,就差把“我要国际化”五个大字刻在脑门上了。

整车设计也脱胎换骨,那个标志性的红旗立标,缩成了一条贯穿前脸的红色饰条,像一道凌厉的伤疤,既是血统的证明,也是向过去的告别。

它好像在说:爷还是那个爷,但爷不玩从前那套了。

当然,光样子货可唬不住人。

人家欧洲市场,那是经过百年工业文明洗礼的老油条,没点真本事,分分钟让你卷铺盖滚蛋。

所以红旗这次是带着家伙来的。

车长4750毫米,轴距2900毫米。

这是个啥水平?

隔壁展台的当红炸子鸡,马斯克家的特斯拉Model Y,轴距2890毫米。

看见没?

就长了10毫米,一丢丢。

但这里头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这不多不少的10毫米,就像是打牌时,对方甩出四个二,你云淡风轻地拍出一对王炸。

这叫挑衅,赤裸裸的阳谋。

红旗就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欧洲人,别以为只有你们懂车,我们研究你们,比你们研究自己都透。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开喷了:“差不多得了,吹上天了。一个中国车卖将近四十万,谁买?欧洲人傻吗?”

这话说得没毛病,甚至可以说是市场的普遍心态。

品牌的建立,靠的是时间、技术、口碑一点点熬出来的,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成的。

大众的车标,奔驰的三叉星,那是人家几代人用命拼出来的金字招牌。

你一个初来乍到的红旗EHS5,凭啥跟大众ID.4、现代IONIQ 5这些地头蛇掰手腕?

凭啥?

或许就凭国内那个已经卷到飞起的900伏平台,那动不动就780公里的CLTC续航。

也或许,凭的是它背后站着的那个叫“中国新能源”的巨人。

当我们的电池技术、智能座舱已经开始倒逼全球标准的时候,红旗的底气,就不再是它自己一个人的了。

其实,这也不是红旗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了。

前两年,那台傻大黑粗的E-HS9就在挪威卖了快三千台。

不过,挪威那地方,电车补贴高得跟白送似的,纯属新手村,给你练级用的。

真正的硬仗,还得在德国、丹麦、荷兰这些主流市场打。

在这里卖得动,才叫真本事。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一台车在战斗了。

这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模仿、追赶、挨骂之后,第一次挺直了腰杆,想跟世界顶级玩家们,在同一个牌桌上,堂堂正正地过两招。

这台红旗EHS5现在就静静地停在慕尼黑的展台上,一言不发。

但你凑近了听,好像能听到欧洲那些百年车企CEO们,心跳漏掉的那一拍。

砰。

好戏,这才开场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