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用车社来揭开增程车那层“完美”的面纱。

你是不是也觉得,最近马路上增程车的身影越来越多?

从理想的先锋,到问界凭借增程实现“逆风翻盘”,就连曾经坚守纯电阵营的小鹏、智己,也悄悄将增程车型提上日程。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这股浪潮,仿佛预示着一种新的汽车形态正席卷而来,车主们的“真香”评价更是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说它续航无忧,补能便捷,驾乘体验又兼具电车的静谧与灵动,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全能选手”。

可细想之下,“世间万物,有利必有弊”,这句话古人早已道破。

这看似无懈可击的增程技术,背后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般滴水不漏?

我这双在汽车江湖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眼睛,早已看穿了其中的一些“隐痛”。

今天,咱们就来一次“庖丁解牛”,把增程车的这些“难言之隐”给彻底剖析清楚。

高速上的“油耗迷局”:当“电”遇上“速度”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很多朋友心目中的增程车,是这样一幅图景:在城市里,它是安静高效的电动车,油耗低得令人发指;到了高速上,发动机也能化身为发电的“勤恳老黄牛”,同样省油。

这听起来,简直是“鱼与熊掌皆可得”。

然而,现实往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尤其是在高速这个考验车子真功夫的场景下。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像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发动机这台“精密仪器”,只有在它最“得心应手”的工况区间,才能把燃油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实现低油耗。

但高速巡航,特别是需要持续加速或保持较高速度时,电机往往处于“高负载、高功率输出”的状态,电池电量消耗的速度,那叫一个“疾如雷电”。

一旦电池电量告急,发动机便不得不“临危受命”,全力以赴地“发电”。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此时,它早已顾不上什么“最佳效率区间”,油耗自然水涨船高。

更值得玩味的是,增程车在能量传递上的“绕远路”——烧油,发电,再储电,最后才是电驱。

这个过程,每一步都在损耗能量,如同“隔江犹唱后庭花”,辗转反侧,能量损耗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则是“发动机一响,黄金万两”,直接驱动车轮,效率自然更高。

我曾见过有车主实测,在高速亏电状态下,一辆售价不菲的增程车,油耗竟然飙升到7-8升/百公里。

这数据,比许多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比如凯美瑞、汉兰达、探岳等,还要高出不少!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这不就印证了那句“事倍功半”吗?

当电量耗尽,增程车在高速上的表现,就是用一种最复杂的方式,去完成最高效的“能源补充”,这岂不是“费力不讨好”?

“纯电模拟”的瓶颈:充电速度的“长夜漫漫”

增程车最大的卖点之一,便是其在城市通勤时,能提供接近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安静、起步迅猛、加速线性,仿佛一位“翩翩君子”,温文尔雅。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真正的纯电汽车,那些在充电速度上“卷”出新高度的车型,比如极氪007、小鹏G6、阿维塔12,它们普遍采用800V高压平台,能实现“15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的惊人速度。

反观市面上主流的增程车型,如理想L7、问界M7,它们大多依旧停留在400V平台。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即便花费三十多万元购入,其最大充电功率也仅在80kW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一次20%到90%的充电过程,可能需要半小时以上,这时间,足够你坐下来,静静地享用一顿简餐。

想象一下,在长途旅行中,好不容易抵达服务区,却要经历一场漫长的“充电等待”,那种心情,如同“枯藤老树昏鸦”,不免让人心生几分失落。

更何况,为了控制整车成本和重量,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通常被限制在200公里左右。

这样的续航,即使在日常城市通勤中,也免不了“三天一小充,五天一大充”的奔波。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如果家中未能安装充电桩,那每一次充电,都将成为一次对耐心的考验,如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面对充电桩的排队与等待,难免会感到几分无奈。

特别是冬季来临,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放电效率降低,充电速度进一步放缓,这种“充电焦虑”便会更加刺骨。

因此,若你追求的是纯粹的纯电用车体验,增程车在充电速度和便捷性上的不足,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电量告罄时的“真实面目”:动力与静谧的“双重失落”

我们常常被增程车描绘的“全场景通行”所吸引,期待着它能随时随地提供电动车那种“随踩随有”的动力响应,以及那份宁静的驾驶氛围。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电池有电”的温床之上。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一旦电量见底,进入亏电状态,增程车便会露出其“另一副面孔”。

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动力上的“迟滞”。

此时,发动机扮演着“临时发电厂”的角色,为电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然而,发动机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远不如直接从电网汲取能量。

一旦供电波动,车辆便会表现出明显的“软绵无力”,油门踏板的响应不再是“指哪打哪”,而是需要片刻的“思考”后,才缓慢给出动力,超车变道时,那份底气便荡然无存。

更令人遗憾的是,当发动机全力工作以维持发电时,它所带来的噪音和震动,如同“孤村落日残阳”,打破了纯电车型本应享有的静谧。

别再吹增程车了,高速油耗高,充电慢,亏电后还“拖拉机”!-有驾

发动机的“哒哒哒”声,以及随之而来的震动,会侵入车内空间,让你不得不提高嗓门才能与同伴交流。

有车主用“前150公里是电车,后面全成拖拉机”来形容这种体验,这句看似戏谑的话语,却道出了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动力和质感上的真实写照。

归根结底,增程车并非如宣传所言的“十项全能”。

它试图将纯电的平顺与燃油车的续航便利融为一体,但实际使用中,却常常在两端都显得“力有不逮”,甚至是在两者的舒适区之外挣扎。

它更像是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有时会让你觉得,不如直接选择一种更纯粹的动力形式,来得更为痛快淋漓。

所以,各位朋友在选车时,务必擦亮眼睛,深入了解,切勿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增程车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其背后隐藏的不足,同样不容忽视。

这世间之事,往往是“月有阴晴圆缺”,汽车亦是如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