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

尚界来了,但上汽的“灵魂”还赶得上趟吗?

各位车友,就在昨天,余承东和上汽总裁贾健旭的采访刷屏了。不是因为发布了新车,而是因为一句话——“中高端市场,已经被‘四界’瓜分完了。” 这句话背后,藏着太多无奈与讽刺。华为没造车,却靠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款合作车型,硬生生撕开了BBA的防线。而上汽,这个曾经中国车企的“老大哥”,如今却只能低头求合作,推出所谓的“第五界”——尚界,主打的还是低端市场。

这事儿听着像逆袭?不,我听着像补救。而且是迟到了整整五年的补救。

设计细节里的“妥协”与“求生欲”

先说说“尚界”这个名字。“尚”是上海的“尚”,也是“尚可”的“尚”。一个名字,两种解读。上汽想借华为技术翻身,华为则要在上海这个战略要地守住布局。名字听着挺有格调,可细品,多少有点“勉强过关”的味道。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从设计语言来看,尚界的前脸大概率会延续华为智选车系的家族化设计:封闭式格栅、贯穿式灯带、星环灯组。这些元素在问界M9上已经验证过高级感,但用在一款定位低端的车型上,会不会显得“头重脚轻”?

我试驾过问界M7,它的内饰用料和智能化体验确实越级,但底盘调校还是有提升空间。而尚界作为低端产品,成本控制必然更严。铝合金悬挂?大概率没有。真皮座椅?可能是仿皮。 这些细节,决定了它能不能真正“入门即高配”。

动力与三电:华为的“技术下放”能做到几分?

华为的三电技术,尤其是DriveONE电驱平台和鸿蒙座舱,是它合作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但问题是,低端车型用的是“阉割版”还是“完整版”?

以赛力斯为例,早期的SF5用的是华为DriveONE 3.0,但电池管理、热管理系统并不如后来的问界成熟。尚界会不会也走这条“先上车,再迭代”的老路?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我问过一位问界M5车主,他说最满意的是能量回收的平顺性,几乎感觉不到拖拽感,这点连特斯拉都做不到。但如果尚界为了降低成本,把能量回收调得生硬,那“华为体验”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一个关键点:充电速度。华为的800V高压平台在阿维塔上已经实现,但低端车型用得起吗?如果还是400V,那在快充体验上,可能还不如小鹏G6。

智能化:鸿蒙座舱是灵魂,但灵魂能下凡吗?

说到智能化,鸿蒙座舱绝对是华为的王牌。“可见即可说,随时打断” 的语音交互,让很多车机系统显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但低端车型的芯片性能、内存大小、屏幕分辨率,都会影响鸿蒙系统的流畅度。如果用的是老款麒麟芯片,那“丝滑”可能变成“卡顿”。

我试过一款搭载老款鸿蒙系统的车,语音识别率很高,但地图加载慢,视频播放卡。智能化不是堆配置,而是体验的完整性。 尚界能不能做到“入门级的鸿蒙”,是个大问号。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再看辅助驾驶。L2级是标配,但华为的ADS高阶智驾,大概率不会下放到尚界。这意味着它只能做“跟车、变道、自动泊车”,没法实现“无图城市NCA”。这在一线城市,竞争力立马打折。

用户真实反馈:合作,到底是救星还是负担?

我认识一位上汽荣威的老车主,他跟我说:“以前觉得上汽技术不差,但这几年新车更新慢,车机卡,售后还贵。” 他本来想换MG ES5,但听说要和华为合作推尚界,干脆等了。

也有赛力斯车主表示:“华为救了小康,但小康也成就了华为。” 双向奔赴,才能共赢。可上汽呢?过去五年,财务报表一年比一年难看,销量下滑,新能源转型迟缓。现在回头找华为,更像是“救命稻草”,而不是“战略伙伴”。

贾健旭在采访里说:“是我死缠烂打才让余承东松口。” 听着感人,但真是这样吗?余承东有这个决策权吗? 别忘了,他提议华为亲自造车的方案都被任正非否了。能让华为破例,背后一定是上海市高层的推动。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想想看,广州因为拒绝华为,被重庆反超;北京有小米汽车,上海能没有吗?上汽是上海制造业的门面,华为是科技制高点,两者结合,是城市竞争的必然选择。

横向对比:尚界 vs 比亚迪 vs 小鹏

我们拿几款竞品来比比:

车型 尚界(预估) 比亚迪 海豹DM-i 小鹏G6

价格区间 15-20万 14.98-21.98万 19.99-25.99万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续航(CLTC) 600km(预估) 1300km(混动) 755km

智能座舱 鸿蒙(可能阉割) DiLink 5.0 Xmart OS

辅助驾驶 L2基础版 DiPilot XNGP(城市NCA)

充电速度 400V(预估) 未公布 800V

看得出来,尚界最大的优势是“华为品牌”和“鸿蒙生态”,但在三电、智驾、快充上,比亚迪和小鹏都有更强的实际表现。尤其是比亚迪,在低端市场已经是“无敌”状态,2024年全球销量第五,靠的就是性价比和规模化。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尚界想抢这块蛋糕,难。

余承东的“恨铁不成钢”,到底在恨什么?

回到开头。余承东为什么对上汽“恨铁不成钢”?

因为他看到了机会,而上汽错过了。

2019年,华为想找广汽、上汽、长安……结果全被拒了。陈虹那句“和华为合作就失去灵魂”,现在看简直是笑话。灵魂没丢,市场份额丢了。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赛力斯抓住机会,五年逆袭,问界M9卖到50万还供不应求。而上汽呢?还在为15万的市场挣扎。

更讽刺的是,重庆GDP超过广州,背后有赛力斯的一份力。而广州,正是当年拒绝华为最坚决的地方。

未来展望:尚界能成吗?

我的判断是:能成,但成不了大气候。

尚界的优势在于华为的品牌背书+上海的政策支持+上汽的制造能力。只要定价够狠,15万起,配鸿蒙座舱、L2辅助驾驶、 decent的续航,还是能打动一批追求“科技感”的家庭用户。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但它无法复制问界的成功。因为市场变了,消费者也变精了。 大家不再为“华为光环”买单,而是看实打实的体验。

而且,华为的资源有限。余承东说过:“华为的定位是补齐国家短板。” 中高端市场是短板,低端市场有比亚迪顶着,华为何必亲自下场?

所以,尚界更像是一个“政治任务”——上海要保住经济地位,上汽要活下去,华为要守住上海的研发中心。

最后,聊聊“灵魂”

陈虹说“车企要有灵魂”,可什么是灵魂?

是自研技术?是品牌文化?还是独立决策?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赛力斯没有拒绝华为,反而借力腾飞,它的灵魂丢了吗? 没有。它的灵魂是“活下去,再做强”。

上汽现在想找回灵魂,可五年过去了,市场不等人,技术不等人,消费者更不等人。

尚界能救上汽吗?也许能,但救不了它的“傲慢”。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华为和上汽合作,是双赢,还是“被迫联姻”?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15-20万的市场,尚界有机会干过比亚迪吗?

“灵魂论”过时了吗?车企到底该怎么定义自己的灵魂?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一句,我听说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有三万多人,“你不拿,我怎么拿”——这话听着像段子,可在这行,有时候,台阶,真得给领导留着。

从余承东与贾健旭对话看其对上汽的无奈-有驾

老铁们,咱们下期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