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老牌豪华车企宾利宣布为其添越、欧陆GT和飞驰三款主力车型保留纯燃油版本,这一决定看似退步,实则揭示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中的复杂博弈。
“突然加速”的电动化浪潮正迎来一次意味深长的减速。就在近期,宾利宣布对其电动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计划为添越、欧陆GT和飞驰车型推出纯燃油继任车型。这一决策标志着宾利原定“到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发动机”的激进计划出现重大转折。
01 战略调整:三大品牌共同转向,保留燃油车型
宾利此次战略调整的核心很明确:保留燃油车型。根据最新计划,添越、欧陆GT和飞驰的继任车型将不再仅提供插电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而是会同步推出纯燃油车型。
这一转变直接源于大众集团内部的技术协同效应。保时捷上周宣布,将投入31亿欧元(约合259.08亿元人民币)延长燃油车型的生命周期,同时取消了原计划以电动车形式推出的“K1”旗舰车型。
奥迪也在去年调整了战略,推迟了“2033年仅售电动车”的目标。
宾利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斯特芬·瓦利泽在内部会议上坦言:“由于这三大品牌共享平台、动力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保时捷和奥迪的决策直接影响了宾利的产品路径。”
02 市场现实:豪华电动车需求远低于预期
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冰冷而残酷的市场数据。瓦利泽直言:“当前豪华电动车市场的实际需求远低于预期,客户购买意愿不足以支撑全电动化战略。”
这一现象在超豪华细分市场尤为明显。市场调研机构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豪华电动车市场份额仅占整体豪华车市场的12%,远低于行业预期。
特别是在售价超过15万欧元的超豪华细分市场,电动车占比不足5%。这种市场格局迫使宾利等品牌重新审视电动化节奏,转而采取更为务实的“燃油+电动”双轨并行策略。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宾利特别指出,中东和北美市场对传统高性能燃油车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更看重发动机声浪、驾驶质感等传统豪华属性。
03 行业困境:环保法规与利润之间的平衡
宾利的战略回调反映了传统豪华品牌面临的共同困境。一方面,它们需要满足欧盟等市场的环保法规;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燃油车带来的高额利润。
欧盟一直在推动严格的排放标准,计划到2035年有效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这一政策背景是宾利此前制定激进电动化战略的重要考量。
然而,现实是电动化转型的成本高昂,而市场回报却远不及预期。
大众集团此次集体调整表明,传统汽车巨头正在重新评估电动化技术路线。保时捷和奥迪在电动化领域的巨额投入尚未获得预期回报,直接影响了宾利的产品规划。
04 未来规划:双轨并行战略下的电动化前景
尽管战略有所调整,但宾利并未完全放弃电动化目标。瓦利泽强调:“电气化仍是我们的长期方向,但我们必须根据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实际发展节奏来调整步伐。”
宾利仍计划从2026年开始每年推出一款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电动车型。首款电动车将定位为一款城市型SUV,标志着品牌在电动出行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与此同时,宾利克鲁工厂的投资仍在加紧推进,新的电动模型装配线、喷漆车间和设计中心正在建设中。这表明宾利正在为未来的电动化需求做准备,同时保留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
这种“双轨并行”战略可能成为传统豪华品牌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过渡方案。在电动技术完全成熟、市场接受度提高之前,多元化动力选择无疑是更为稳妥的商业策略。
05 全球影响:中欧汽车产业协同的新机遇
颇具意味的是,当欧洲豪华品牌对电动化战略进行回调之际,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
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宝马和奥迪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这种“欧洲整车技术+中国电池方案”的协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欧洲车企的研发成本,更让中国电池技术通过欧洲市场加速全球化落地。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重新寻找平衡点。宝马集团今年5月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正式启动道路实测,而中国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上也取得突破。这种多元化的技术探索,比单纯的“电动化”更具现实意义。
写在最后,未来十年,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汽车制造商采取多元化动力策略。在环保理想与市场现实的博弈中,灵活务实的战略将比激进的目标更具生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