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泰国投产一周年,王传福亲授第9万辆

7月7日这天,我在比亚迪泰国罗勇府工厂的庆典现场,亲眼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一个高光时刻:王传福亲手把腾势D9的钥匙交到了泰国足协主席伍伦盼手上——这是泰国市场第9万辆比亚迪的交付。更让我心头一震的是,这座海外首个乘用车工厂,从动工到投产只用了16个月。350亿泰铢的投资,15万辆年产能,近5000个本地岗位,这不是简单的建厂,而是一次系统性的“中国智造”落地。就在同一天,驱逐舰05也正式在泰国下线,即将上市。我站在车间外,看着生产线上的腾势D9缓缓驶出,心里忍不住嘀咕:中国车,真能在东南亚这片热土上,开出自己的路?

一、工厂背后:速度与扎根的“双引擎”

说实话,刚听说比亚迪要在泰国建厂时,我心里是打了个问号的。东南亚市场向来是日系车的“后花园”,丰田、本田根深蒂固,消费者对耐用性、省油、保值率极为看重。比亚迪一个外来者,凭什么?

但当我走进罗勇工厂,这个疑问开始松动。94.8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四大工艺齐全,连零部件厂都自建,这不是“试水”,而是“安营扎寨”。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16个月投产”的数字。要知道,传统车企建厂动辄三五年,比亚迪这速度,堪比“深圳速度”再现泰国。

我问了一位现场工程师:“这么快,质量能保证吗?”他笑了笑:“我们用的是模块化施工,国内成熟的产线方案直接复制,但针对泰国高温高湿环境做了调整,比如涂装车间的防潮系统加强了。”这话让我明白,快,不是蛮干,而是经验+本地化适配的结果。

二、腾势D9:不只是“大”,而是“懂”

作为第9万辆的交付车型,腾势D9在泰国能打动足协主席,绝非偶然。我有幸试驾了这款MPV,第一感觉是:它不像传统MPV那样“笨重”。

风阻系数低至0.28(官方数据),这在MPV里是顶尖水平。开起来,高速稳定性出乎意料。我特意在曼谷外环快速路上拉到120km/h,车身没有发飘,方向盘回馈沉稳。这背后是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和底盘调校功底——DM-i混动系统在高速时由发动机直驱,电机辅助,动力衔接顺滑得几乎察觉不到切换。

内饰更让我惊喜。第二排是两个独立航空座椅,带通风、加热、按摩,座椅骨架用的是航天级铝合金,轻量化同时保证强度。我让身高1米85的朋友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头顶也富余。他说:“比我家埃尔法还舒服。”

但最打动我的细节是中控屏下方那个“静音模式”按钮。按下去,空调风量自动调低,屏幕亮度变暗,连雨刷都延迟启动。这是专为后排乘客设计的“睡眠模式”。一个按钮,看出对家庭用户的理解有多深。

三、驱逐舰05:新兵登场,剑指谁?

如果说腾势D9是“旗舰出征”,那刚下线的驱逐舰05就是“先锋突击”。这款A+级轿车,瞄准的正是泰国最主流的家用市场。

比亚迪泰国投产一周年,王传福亲授第9万辆-有驾

我试驾了驱逐舰05的DM-i版本,纯电续航120km(WLTP工况),日常通勤完全可当电车用。最让我上头的是它的“刀片电池”技术。比亚迪敢把电池包直接铺在底盘上,不仅降低重心提升操控,还通过了针刺、挤压、火烧等极端测试。在泰国这种常年高温的环境,电池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刀片电池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开起来,驱逐舰05有种“越级感”。1.5L发动机+电机的组合,百公里加速7.9秒,不算猛,但市区超车轻快。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调校偏舒适,过弯时侧倾控制得当,不会让乘客晕车。

我特意对比了它在泰国的主要对手:丰田卡罗拉锐放和本田思域混动版。卡罗拉省油但驾驶感平淡,思域运动但后排空间局促。驱逐舰05像是个“全能选手”——有电车的静谧,有油车的续航,还有比亚迪的智能化加持(比如DiLink车机,支持泰语语音控制)。

四、用户声音:从怀疑到真香

在工厂外,我采访了一位叫阿南的当地车主。他去年买了海豚,是第一批用户。“一开始邻居都说我疯了,买中国车。”他笑着说,“但现在他们天天问我续航、充电、保养。”

阿南算了一笔账:海豚每公里电费约0.8泰铢,而他原来的飞度要3泰铢。一年开2万公里,光油费就省下4万多泰铢(约8000元人民币)。而且比亚迪在泰国建了200多个充电站,快充30分钟能补能80%。

“最意外的是保值率。”阿南说,“我朋友的丰田Yaris三年掉一半,我的海豚才掉30%,二手车商还抢着收。”这让我意识到,比亚迪正在悄悄改变泰国人对中国车“便宜但不保值”的刻板印象。

五、竞品对比:谁才是泰国市场的“天选之子”?

我们来拉个表,看看这几款车在泰国市场的关键指标:

车型 动力形式 纯电续航(km) 起售价(万泰铢) 本地化生产

比亚迪驱逐舰05 DM-i混动 120 99.9 是

比亚迪泰国投产一周年,王传福亲授第9万辆-有驾

丰田卡罗拉锐放 油电混动 0 89.9 是

本田思域混动 油电混动 0 105.9 是

特斯拉Model 3 纯电 560 149.9 否

价格上,比亚迪比特斯拉亲民,性能上比日系混动有电车优势。最关键的是“本地化生产”——这意味着更短的交付周期、更低的售价、更快的售后服务响应。这是特斯拉目前做不到的。

但挑战也明显:品牌认知度仍不如丰田。一位经销商告诉我:“很多客户来试驾,第一句话是‘比亚迪是哪个国家的?’”这说明,比亚迪不仅要卖车,还要做一场持久的“品牌教育”。

六、未来已来:新能源出海的“比亚迪模式”

比亚迪在泰国的成功,不是偶然。它复制了国内“技术+成本+本地化”的铁三角模式:用刀片电池、DM-i技术建立安全与效率壁垒,用规模化生产压低成本,再通过本地建厂赢得政府和消费者信任。

但这盘棋还没下完。我注意到,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在现场提到,希望比亚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落地。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中国零部件企业跟随出海,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问题是:这种模式能复制到欧洲、南美吗? 每个市场法规、消费习惯、基础设施都不同。比亚迪在泰国的成功经验,未必能直接套用。但至少,它证明了一点:中国车企,已经从“卖车”走向“建生态”。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比亚迪在泰国的成功,是技术赢了,还是价格赢了?如果是你,会考虑买一辆在海外生产的中国新能源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下次我打算去试试比亚迪在泰国新推出的充电站网络,看看实际体验如何。有没有在泰国的车友,分享一下你们的充电经历?我XXX我,保证有问必回。

比亚迪泰国投产一周年,王传福亲授第9万辆-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