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呼吁车企共建共享破解充电桩内卷困局

雷军这回上台,跟以前那副“我说了算”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你想啊,10月16日那个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他不但没搞什么独角戏,反而开始喊着“共建共享”,一口气放出这么大招,让不少人都愣住了。

真是有点像篮球场上那种突然传球给队友的老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要团队配合。

这变化让人忍不住琢磨,这背后到底藏了啥猫腻?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从一个大家开车时最头疼的问题说起——充电桩。

想象一下,你在市区里找充电桩,就跟参加相亲大会一样尴尬:每个品牌自己造一套网络,但只能给自家用,那画面得多魔幻?

就像隔壁小区挖了一堆游泳池,每个人只能跳进自家院子里的水里游泳,这活儿谁乐意干啊?

结果呢,大量资源白白浪费,还把消费者逼成“抢位大战”的常客。

雷军直接戳穿这个怪圈,说:“咱们何必各自为战?抱团才是真理。”

听他这么一说,好似街坊邻居突然决定一起修条马路,而不是各自拉土垫砖。

这话放在以往,小米老板嘴里倒挺合拍,可你要知道,以前他可是出了名的“不服输”狠角色,自带强烈个人英雄主义光环。

雷军呼吁车企共建共享破解充电桩内卷困局-有驾

如今突然变身行业和事佬,有点喜感,也带点现实味。

其实,小米能摆出这种姿态并非偶然。

他家的运营哲学一直就是硬件+软件+服务三驾马车齐发力,要的是生态闭环和无缝衔接。

不像那些传统车企,把核心技术看得比命还重要,一旦开放标准,担心别人抄作业、偷跑工序。

所以守着秘密武器死死捂盖头,却忽略了市场早已被效率和用户体验扯成碎片。

这种心态,就好比足球队里有人只顾自己表演花哨脚法,不肯传球助攻,全队节奏乱七八糟。

谈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更是一锅粥。

有多少厂商拼命加码高科技配置,从激光雷达到AI芯片,一个个炫耀装备丰富得跟科幻电影道具库似的。

但实际上呢?

普通司机更关心续航够不够长、充电方便不方便、价格合理不合理。

可惜这些“高端玩意儿”经常变成噱头,用来吸引眼球,却没真正解决根本痛点。

雷军呼吁车企共建共享破解充电桩内卷困局-有驾

一位朋友吐槽:“买辆新车感觉买了部高级手机,但每天还是怕没地方插电。”

这内卷竞争越演越烈,只见大家拼轮子,却没人问过路该怎么铺。

小米敢如此豪言壮语,还有另一层深意——盯准机会窗口。

当资本烧钱烧到嗷嗷叫,各方玩家却忙于割裂资源的时候,如果能率先推行统一标准,共享基础设施,无疑会给整个产业链注入兴奋剂。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随便喊喊那么简单——牵涉政策扶持、利益分配还有隐形的数据安全博弈,一旦合作启动,总有人担心吃亏,所以多数时候停留在口头协议阶段,看热闹的人乐此不疲。

顺便聊聊体育场上的类似情景吧。

有支欧洲豪门球队阵容堪称梦幻级别,但战术松散,各打各的,最后惨遭淘汰,引发粉丝群嘲。

“明星云集却缺乏默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

如果没有平台化协同,再牛逼的技术也只是孤芳自赏。

在2000年代末期手机行业爆火,就是靠安卓这样的大平台连接不同品牌,实现资源共享与创新叠加。

雷军呼吁车企共建共享破解充电桩内卷困局-有驾

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果继续闭门造车,不啻于唱独角戏,到最后连观众都困倦地走掉。

当然,我可不会天真地以为一句口号就能颠覆江湖,比如特斯拉数据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加之地方政府扶持参差,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难题横亘眼前,共享理念往往美丽又脆弱。

从消费者角度讲,要是不能保证公平使用体验,即使基建再宏伟,也可能落空成为华而不实的泡影。

所以如何建立科学监督机制,是未来关键考验之一,也是领导者智慧的一块试金石。

回望雷军这一波操作,他既展现跨界创新者应有的大格局,又透露对风向标精准捕捉。

他的话中不仅夹杂冲撞陈旧思维的勇气,更隐含期待:希望同行少一点固执,多一点开放,说不好下一阵清新空气就是春天。

当然啦,这盘棋刚开局,下半场暗潮涌动谁也猜不到。

不管咋说,以前“小米专注手机IoT”的标签正在慢慢剥落,一个更懂合作游戏规则、更野心勃勃的新玩家正悄然登场。

不知道你怎么看,是觉得老雷终于学会低调求援、不再单枪匹马狂奔;还是怀疑这是另一个营销秀,上上下下还得时间验证?

留言告诉我你的脑洞,我们一起扒扒这个改变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江湖的新故事吧!

雷军呼吁车企共建共享破解充电桩内卷困局-有驾

毕竟,在这赛场上,没有永远赢家,也没有铁板钉钉输家,只看谁敢第一个按下分享键,然后笑傲全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