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郑州绕城高速北环段,路灯把沥青路面刷出一截一截冷色调。刹车灯、转向灯、氙气大灯在雨水中断断续续地交错闪回,像一条被分割的模糊证据带。如果你站在高架桥边,能听到大众帕萨特的引擎与小电车海鸥的电驱低鸣隔着雨幕轮换交叉,一如这个省份里无数家庭秋风起时做出的选择:买什么车,开往哪里,是脸面,还是票子,是传统,还是新鲜。
要是你正要交钱提车,站在4S店外面踟蹰片刻,也许会被销售拉住问一句:“大众帕萨特要不要再看看?”和在山东那些门头一样的大众LOGO下,河南人最近一年把购车数据拉成了一行行报表——那上面有 “保守”、“实用”、“时尚与质疑”、甚至一点点“家国情怀”。不谈车型,光看排名就像全省人心态的X光片。常有朋友发微信问我:“河南人到底喜欢买什么车?”这个问题有点像是在现场勘察后猜是失恋还是家暴,不深入不行,太深入又落空。
先抛结论:帕萨特、速腾、朗逸、迈腾,这四款大众长期霸占河南销量前十。大众在这里的地位勉强低于山东,比奥迪A6L还高几个身位。你说这是是什么?答案很现实,它既是:体制光环依旧有魔力,轿车优先级高于SUV,中高配油车比电车更底气十足;又是:情怀、认可、遗传下来的“买大众=不吃亏”观念。那边山东人把大众当压舱石,这边河南人用大众做风向标。
接着看,日系车基本绝迹于排行榜,前十五都进不去。同是沿黄河的邻居,这俩省的排斥点颇为相似。往前追溯,不论是丰田还是本田,销量仿佛都被某种无形屏障隔开。谁要敢买雷克萨斯,还得下意识搪塞一句:“开着皮实,主要是省油。”但真到买单时,投票权还是交到了大众、吉利、比亚迪这一摞本土品牌手里。
小电车依然有生存空间。海鸥、五菱宏光MINI EV、吉利星愿顺势而上,这三者里,更像是工具的化身。郑州或洛阳城区,早晚高峰缝里挤进去的小电车,蹭坏了摩擦条也没人心疼。中庸、地气、皮实:车是用的,不是用来炫耀的。在河南,“这车真中”“老得劲”,算得上是买方市场的最高褒奖。
说到品牌层级,宝马名次靠后,这倒让我有点意外。也许钱包和梦想之间总得牺牲一个,或者面子在这里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值钱。有人调侃:“河南人喜欢宝马只停留在梦想那一层。” 你走进二手市场逛一圈,确实很少能撞见一台净新(原价上百万)的宝马X5。反而凯美瑞之流,见者如鲠在喉,买者连手都不举。
让我着实好奇的是,Model Y,在山东进入前十,在河南连前四十都进不去。电动风口不是没吹到中原,但这里的消费者显然更会算账,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斯拉的个性与本地过日子习气撞在了一起,火花没擦出来,只剩下无人问津。
吉利在河南表现却比山东活跃。星瑞、星越L这对“燃油双子星”收割的票子不少。星越L近几年全面落地8AT(二氧化碳排放高点难不倒本地标准),双联屏“升级”策略堪称汽车行业的内卷典范。竞争对手反应慢半拍,等于给吉利让路,又是审时度势的典范。
大众、比亚迪、吉利、五菱等占了前九,剩下一个被长安CS75 PLUS拿下。CS75 PLUS过去五年里一代接一代,本地人还真不挑,名字叫乱了也懒得管,只要车好用就继续买。说句实话,这套路与刑侦现场的二次勘查有点像——工具箱老旧,能用就不扔。长安的持续更新,类似老案卷不厌其烦地翻。新鲜感让位于稳定,车圈也讲一种世事无常里的“求稳”。
至于红旗,每个省都有人为它的“精神血统”买单。不追风,不冒险,家国情怀写进合同里。H5卖得好,说明河南人要的是身份的确定感。车机再差,这次官宣改款就像给老案卷做DNA复核,谁都高兴地等着,有点像家里老人盼着下一个春节发福利。
作为旁观者,我只能复述出证据链:河南人买车,依旧是“实在、强悍、慎重”的写照。新势力与豪华梦都没收到买单,倒是大众、吉利这样的“老司机”一如既往地平稳。这不是不想冒险,是把账本算得清。不追新不跟风,这样的消费观,看似封闭,实则是对风险的直觉嗅觉。
当然,行业里总有人打趣:“你们刑侦的,查证据都用放大镜,买车是不是也只信老品牌?”偶尔自嘲,河南人斟酌新车的样子,其实和我验尸时夹着口罩、揣着手套如出一辙:稳妥为上,无事不出。
如果你问,是河南人保守,还是汽车圈的变化太快?其实买车这件小事,有时就是家庭生活的微观切片——愿意赌未来的,买了小米su7,等风来;相信经验的,继续开着帕萨特,照常过日子。在这中间,最能代表河南人的,是那句“老得劲”,以及不紧不慢的步调。
买车到底是情怀的投票,还是理智的押注?您怎么看——会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众”,还是愿意每年试试新锐的“风口车型”?现场证据我已经交代完毕,等你们说观点,我只捎带一句:别忘了自己为什么要上这趟路。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