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的灯光总是太亮,反射在每一辆车的漆面上,把奔驰的三叉星徽也照得像是刚刚拿去做了个美白护理。
11月5日,全新奔驰纯电CLA上市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工作人员嘴角带着职业式微笑,三款新车静静在灯下排开。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售价表格一亮出来,不少人头微微一偏,屏幕下方的嘴角却抽动了一下。
24.9万元起步,这在奔驰历史里,几乎和入门紧凑级轿车撞了号。
我本以为,这样的价格会迎来一片掌声。
可现场观众的反应,像极了刚喝下一杯兑了水的咖啡——有点提神,但更多的是迟疑。
有人低声问身边人:“你觉得奔驰这次能翻身吗?”如果我是奔驰中国区的市场负责人,可能此刻也会生出同样的疑问——投身电动化的背水一战,结果却像押宝在一张褶皱的彩票上,下一刻能刮出什么,谁也说不准。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4%,7月交付量创历史新低。
官方数字没有情绪,可细细咂摸,这背后多少有些百年豪门的狼狈。
更尴尬的是,奔驰寄予厚望的EQ系列,几乎成了“轻声告别”的典范。
EQE轿车与SUV 2025年7月加起来还不到250辆,这个数字放在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S面前,简直像是考试的倒数分数条。
为什么会这样?
不少业内人一针见血:奔驰的转型太急,策略太摇摆。
早期EQ车型为了赶进度,把电池硬塞进燃油车壳里,安全和体验都打了折。
再赶时髦的电池,也架不住天生的水土不服。
五年过去,EQC被召回了一万多辆,充电别超八成,否则有自燃风险——想必奔驰工程师当年也是夜不能寐。
这一幕如果搬到德国总部,可能会有多少高层在会议室里摔掉了手里的咖啡杯。
价格战更是让奔驰的高贵气质,变得有点像“特价超市里的进口巧克力”。
EQA全国报价甚至低至18.38万,原价32.2万,优惠几乎腰斩。
连C级、E级、GLC这样的主力燃油车型,也普遍优惠十万元以上。
如果老车主看到,大概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期货”。
这种促销看似能暂时提振销量,但豪华的底色,经不起一波又一波的清仓甩卖。
说来也巧,奔驰经销商网络也“瘦身”了。
2025年就有80多家4S店终止授权,北京、上海、杭州都在裁撤。
中国最发达的地区都扛不住压力,全国更别提。
每个决策背后,都是一行行数字,一张张笑不出来的脸。
电动CLA上市,被喊作“关键转折点”。
据说是奔驰MMA架构的首款国产车,空间、智能、快充、两挡变速箱——听起来都很美好。
轴距加长40毫米、首搭MB.OS、与豆包大模型合作、城区高速领航辅助……奔驰似乎把自己能打的牌全打了出来。
可看供应商名单,几乎一水儿中国本土。
奔驰的自豪感还剩下多少?
我不禁想,“豪华”到底是什么?
在今天的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里,智能化、用户体验、内容生态,已把曾经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摁在了地板上摩擦。
蔚来、小鹏、理想,卷智能驾驶卷本地服务,直接让奔驰成了“教科书里的老大哥”。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自嘲:所谓“豪华”,是不是和我小时候觉得松花蛋很高档一样,长大才懂不过是个口味问题?
奔驰当然知道市场风向变了。
规划里,2025年-2027年还会有多款专属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应用、座舱全本地化。
可惜研发周期一拖再拖,固态电池2027-2028年商业化,奔驰的产品又有可能慢一拍。
这就像打麻将,别人刚摸到财神,你还在等上一把的碰牌。
CEO康林松最近说得很干脆:“燃油和电动一起推进才理性。”这场电动革命,奔驰走得像个优雅的老绅士,偶尔扭头看看路边的野孩子——既敬畏又不甘心被甩掉。
MB.EA大型电动车平台暂停研发,EQ系列退场,MMA平台加快落地。
每个决策都像是“左脚踩西瓜皮,右脚踩香蕉皮”,滑没滑倒,只能等公布季报的时候见分晓。
奔驰的挣扎,带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
可现实是,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正用2-3代的技术差打你的脸。
奔驰还在讲“身份、品质”,而用户已经在小区门口用手机“一键召唤”自家理想L9,顺带刷个剧、唱个歌、买个菜。
豪华,成了“有用即正义”的附庸品。
奔驰的仪式感,在智能化和实际体验面前,越来越像是课本上的古文。
聊到这儿,我甚至有点同情奔驰。
百年品牌的惯性和荣耀,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可今天的中国车市,比起技术,更残酷的是速度。
奔驰可以用历史讲故事,却很难用速度抢红包。
当然,我也不想把奔驰写得一无是处。
MMA平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MB.OS也有一定技术厚度。
奔驰如果能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不是做更便宜的奔驰,而是做一个“更聪明的奔驰”,或许还有机会。
毕竟,麦肯锡的报告都说了,只要补上智能电动化这块短板,传统豪华品牌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只是,留给奔驰的时间和耐心,都不太多了。
品牌的豪华光环、技术的领先感、经销商的信赖、价格的坚挺,这些曾经的护身符,眼下都变成了一张张赌桌上的筹码。
奔驰要么把牌打漂亮,重拾尊贵;要么就和昔日的诺基亚一样,成为时代的注脚。
说到最后,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每一个还在关注奔驰的“老朋友”:你还会因为三叉星徽买单吗?
或者说,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智能化的中国市场,你还需要这样一种“豪华”吗?
还是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等下一次行业浪潮,等一辆能代表下一个时代的车,无论它头顶的是什么标?
毕竟,时代不会等任何人——哪怕是奔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