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号,一场葬礼,看呆了所有人。
主角是孟再平,一位越剧名伶,才49岁。
送她最后一程的车队,清一色的迈巴赫。这排场,尽显哀荣。
可人群里,她的亲儿子,却戴着草帽。背上一双草鞋,走得一步一顿。这是最古老的孝道。
一边是豪车如云,一边是草鞋孝子。这画面太冲,也太怪了。
孟再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传说中那120万一针的抗癌药,又为什么没能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
前夫来了故事碎了
追悼会那天,人山人海。来的都是戏迷,自发组织的。
他们不哭不闹,就那么低低地,一句一句地唱着越剧。用她最爱的调子,送她最后一程。
送葬的车队,气派得吓人。头车上是孟再平的遗照。后面的车,全用鲜花扎了起来。甚至拼出了“孟孟越剧团”几个字。
灵堂里,一副挽联看得人心里发酸。“可怜儿女大哭小啼要娘回,恩爱贤妻苦雨凄风催汝去”。
是她的二婚丈夫林先生亲手写的。短短几个字,一个男人的心都碎了。旁边的继女也披麻戴孝,哭红了眼。看得出,孟再平生前待她极好。
可就在这悲伤里,有个身影很特别。是孟再平的前夫,骆先生。他来了。
没过几天,他在网上写下一段话:“这么多年,我早就不恨你了。可你欠我一个解释,哪怕一句都好。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说,儿子骆嘉嬴才3岁,俩人就离了。之后前夫再没结婚,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一句“欠一个解释”,把所有往事都勾了出来。也给孟再平的人生,添上了一道解不开的谜。
不疯魔不成活
抛开这些感情纠葛,孟再平这辈子,就是为越剧活的。
她生在绍兴诸暨,她爸就是个老戏迷。可以说,她是在戏台边泡大的。那份热爱,是长在骨子里的。
十六岁就离家学戏,拜的是范派名家王少楼。她有天赋,又肯下死功夫。很快就得了“小王少楼”的名号。
后来戏曲行业不景气,很多人都转行了。孟再平却干了件大事。她把“铁饭碗”一扔,回台州自己搞了个民营剧团。
“孟孟越剧团”,从零开始。每一步路,都洒满了她的心血。她不只是团长、主演,更是所有人的大家长。
她脑子活,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把唱念做打搬到手机上,硬是圈了三十多万粉丝。没一点架子,天天跟戏迷互动。硬是让这门老艺术,在网上又火了一把。
在戏迷眼里,孟团长是真艺术家。上得了省人民大会堂,也下得了乡下泥地。不管台子多大,她都一样认真。朋友说,她的戏服,永远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那是她的命。
拿命换一场戏
可老天爷,偏不让她好好唱戏。两年前,一纸胰腺癌诊断书,天塌了。
所有人都劝她歇着,好好养病。可孟再平不。她把舞台当成了病房,当成了战场。
只要锣鼓点一响,她立马就有了精神。有网友在医院见过她,坐在轮椅上,脸蜡黄,瘦得脱了相。跟台上那个英姿飒爽的“孟郎”,根本不是一个人。
病魔在啃食她的身体。可舞台上的光,好像能给她续命。
为了多唱几场戏,多带带团里的年轻人。她花了120万,去打那个抗癌针。这不是治病,这是在跟阎王爷赌。赌赢了,就能多换点时间站在台上。
最后一次登台,是七月份。唱的是她最爱的《卖油郎》。那天她脸色惨白,风一吹就要倒似的。可一上台,腰杆立马挺得笔直。
唱到一半,癌痛发作了。她疼得实在受不了,悄悄挪到幕布边,靠着喘了几口气。
就那么几秒钟。她猛吸一口气,又走回了舞台中央。用清亮的嗓音,唱完了全场。
台下的观众,很多都知道她的病。整个剧场,静得可怕。最后一个音落下,掌声像打雷一样。那不是喝彩,那是对一个生命最滚烫的敬意。
结语
人走了,网上的议论却没停。有人说,葬礼这么铺张,钱当初怎么不用来治病?也有人说,都病成那样了还唱戏,这到底是敬业,还是不负责任?
可对爱她的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她的丈夫说,会完成她的遗愿。把剧团改成越剧传承基地,让她的心血留下来。她的坟,没回老家诸暨。就留在了她奋斗一辈子的台州。
孟再平的社交账号,至今每天都有人留言。她用49年,活成了别人几辈子都未必有的光彩。有人说她太苦了,太累了。可对她来说,能倒在最爱的舞台上,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人去了,戏还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