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交付量创新高,欧洲订单破纪录,毛利率首次转正

8月的天气有点像新造车势力的情绪,时晴时雨,偶有雷声,也有淡淡的焦躁。成都车展那天,展台上人声鼎沸,手机镜头拉近那台粉色的新车,闪光灯下,你站在人群里,能闻到混合着橡胶和香氛的味道。零跑B01第一万台交付仪式还没结束,后台的数据屏上数字在跳:57066台——八月交付,再创新高。

如果你是销售员,可能会在朋友圈里配上一句:“新势力榜首,八月又是零跑。”如果你是竞品分析师,可能会把这串数据输入表格,耐心等待下半年的风向标。而如果你是售后服务总监,大概已经开始头疼要补几套备件了。连续六个月稳居新势力月销领先,这不是段子,而是硬邦邦地写进了行业报告里的。

强劲的数字背后,增长率88%其实比绝对值更让人后背发凉。造车,是一个可以一夜不见星星的行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新晋《财富》中国500强……这些名头听起来很美,但我见过一些榜上的企业,几年前还在煮豆浆,现在已经开始煮库存。理性来看,榜单当然不是保险单,数据是可以“趁热发酵”的,但市场不会发烧太久。

专业分析我总习惯先看证据链。首先,交付量是衡量新势力成色的一块试金石,但它不是通向长远的通行证。零跑汽车的交付量连续领先,出口欧洲创纪录,全球战略展开得风风火火——这些都需要大批量的底层自研和供应链配合,不是小修小补可以撑起来的。自研全域、芯片控制、动力总成这些词,历来是中国造车圈的口头禅,但能真正在财报里变现的,极少。零跑今年半年度净利润首次转正,这一指标其实比销量更说明问题。新势力决斗里,活下去比活得漂亮更要紧。

再来说说这些车型。摩根粉的B10 SUV固然吸睛,但我在展台后面见过一次试驾,有哥们被续航提示吓得一愣,车开开的,嘴上却是:“这车买了能上榜吗?”旁边技术员心里估计在念检测流程,实际关心的多半是电池温控曲线。B01、B10靠着“好而不贵”,切入了大众化新能源市场。从专业角度,这不是噱头也不是口号,毕竟大多数家庭选车,最后一步不是被“高品质”打动,而是用手掂掂钱包。

往深了说,零跑能否持续领跑,重点不在一个月的高光。全球化、智能制造、供应链稳定、产品差异化,这些词掉在地上能砸破人的脚面。尤其新能源车像一盘漫长的棋局。欧洲出口订单创新高,是好消息吗?站在冷静的投资人视角,这些订单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漫长的售后、服务、认证,以及大量政策变量。今天可能是“欧洲之光”,明年说不定就成了“欧盟关税试验品”。

行业里常见的套路,是用高交付量做宣传,但实际盈利却被毛利率压制。零跑今年半年度毛利率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这说明其产品结构、成本管理正在完善。敢于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这些形容词听多了是头疼,但确实很少有企业能同时做到技术和市场的“双自研”,大部分都在两难之间踌躇。

看到这些,职业病又犯了。我总忍不住暗笑:新势力企业的高光时刻,媒体照片像“营养快线”,短暂而浓烈,有人喝醉了也有人闹肚子。记得以前处理汽车事故调查时,总能听到一个词:“品牌力就是保险。”但事实是,谁也保不了停工、缺芯片、意外召回。每次被问:“你觉得零跑能保持领先多久?”我只能笑笑:这比问福尔摩斯退休时间还离谱。

零跑交付量创新高,欧洲订单破纪录,毛利率首次转正-有驾
零跑交付量创新高,欧洲订单破纪录,毛利率首次转正-有驾

说到底,零跑的每一步都在紧扣“科技普惠、高品质出行”的主旨。这个口号有点像律师的答辩词,规规矩矩,但并不催人泪下。用专业眼光看,国产新能源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抢滩,谁能稳定交付、低调挣钱、控制失误,谁就能多活几年。身边老兄说过:“造车是十年苦修,三年被遗忘。”零跑的高光会多久?没人能打包票。

你问我怎么看零跑今年的数据,我只说:数字不会说谎,但也不承诺永远。市场冰冷,技术无情,用户理性。今天交付五万七,明天可能是五万零七。国内民企500强、海外订单、毛利转正……这些都是成绩单,不是毕业证。

公允地讲,零跑确实在用一种独特的节奏驱动“新势力冠军赛”。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新能源消费潮涨潮落,我或许也会被高增长眩晕。可见过太多“翻车现场”之后,只能冷静提醒一句:数据是起跑枪声,决不是终点线。

零跑交付量创新高,欧洲订单破纪录,毛利率首次转正-有驾
零跑交付量创新高,欧洲订单破纪录,毛利率首次转正-有驾

车展的灯灭了,人群散了。台上的汽车还在发出淡淡电流声。你也许想问,当新势力变成主流后,是不是就会有新的边缘者?或者说,这种高光会不会像8月的天气一样,转瞬即逝?这些问题我不能回答,也没必要回答。只是希望,无论造车的挣扎持续多久,理性和专业,永远比数字更值得信赖。

那么,你觉得中国新能源榜首,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