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取消访华24小时后急转弯,中德关系背后暗流涌动 
一场临时变卦的外交戏码,暴露了德国经济的致命软肋 
“那只是推迟,不是取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取消访华行程24小时后急忙改口,试图淡化这场外交风波。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场临时变卦的戏码远非“行程安排不足”所能解释 。一边是德国政商两界的激烈声讨,一边是保时捷利润暴跌99%、大众工厂面临停产的现实危机,瓦德富尔的“后悔药”背后,其实是德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深度挣扎 。当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时,柏林却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最终发现自己成了夹缝中最尴尬的那一个 。
【外交闹剧:24小时内的急转弯】
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26日开启其作为外长的首次访华之旅,中方已确认将与外长王毅会晤 。然而临行前48小时,德方突然以“未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为由推迟行程 。这一理由显然站不住脚——外交访问的会谈安排通常提前数月敲定,所谓“行程不满”更像是一种外交辞令 。
更值得玩味的是,瓦德富尔在访华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声称德国将“自行决定一中政策实施方式”,并“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这种试探中国红线的言论,直接引发中方强硬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空间” 。
然而,取消行程不到24小时,瓦德富尔态度急转。10月27日,他公开表示计划“尽快与中方通话”重新安排访华,并强调德国“始终有与中方对话的准备” 。这场急速变脸,被德媒嘲讽为“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到连滚带爬” 。
【国内压力:政商两界的炮火齐鸣】
瓦德富尔的临时变卦在德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左翼党政客直指其行为“危及双边关系”,绿党副议长则呼吁德国应与中国进行战略对话而非对抗 。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批评称:“在全球局势紧张阶段,与中国的直接对话尤为重要” 。
商界的反应更为激烈。瓦德富尔原计划率领一个包括汽车、稀土等行业代表的商务代表团访华,行程取消后,德国工商大会代表直言“失望” 。大众、宝马等车企正面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直接冲击,沃尔夫斯堡和茨维考的工厂濒临停产,奥迪、保时捷生产线也岌岌可危 。保时捷第三季度利润暴跌99%,贸易冲突的代价已赤裸裸摆在眼前 。
德国政府副发言人斯特芬·迈耶急忙灭火,称德国总理默茨的访华计划不受影响,并强调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但德媒一针见血地指出:瓦德富尔代表团中的工业界代表集体缺席,实为对其政策的“不信任投票” 。
【经济依赖:德国无法割舍的中国市场】
为什么德国对访华行程如此敏感?数据说明一切:2025年1月至8月, 中德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 ,超过德美贸易的1628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而这一地位的回归,恰恰源于美国对德国汽车加征25%关税的冲击,德国对美出口连续5个月下滑,8月单月跌幅高达23.5% 。
更深层的依赖在于供应链。德国93.5%的稀土、90.4%的石墨来自中国 。中国对关键半导体元件的出口管制已让德国汽车业寸步难行,而安世半导体被荷兰强制接管后,中方反制措施更让欧洲半导体供应链雪上加霜 。为求生路,德国车企不得不接受人民币结算条款,大众完成3.2亿元首笔人民币交易,博世则在苏州砸下12亿元扩建芯片封装线 。
甚至行业标准话语权也已转移:德国车企必须通过中国AEC-Q100认证,而非传统的TÜV标准 。宝马、奔驰、大众被迫成立“芯片联盟”,设立50亿元资金池绑定中国供应链 。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达119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超过5000家德企在华运营的现实,让柏林任何对华强硬表态都显得苍白 。
【地缘博弈:中美夹缝中的挣扎】
德国的外交摇摆背后,是中美博弈下的两难困境。特朗普政府给德国开出“六个月表忠心”的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对抗中国与维护对美贸易之间做出选择 。但现实是,美国既要德国在俄乌冲突中增兵出钱,又通过高关税打压其核心产业;而中国则是德国机械、化工产品的主要市场 。
德媒《世界报》试图将矛盾转向中国,声称稀土管制是“对欧洲宣战” ,但德国联邦议院德中小组主席弗里德里希直言:“德中合作是全球化的典范” 。这种分裂态度折射出默克尔时代务实外交与当前政府短视策略的碰撞,默克尔曾警告“与中国脱钩将伤害德国”,而默茨政府却试图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间走钢丝 。
结果显而易见:瓦德富尔取消访华未能讨好美国,反而让德国车企私下联系中方“救火” 。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布热斯基指出,中国出口的电池、机械等产品价格已接近倾销水平,但“保护主义是条件反射,而非战略” 。德国外贸协会主席扬杜拉呼吁欧盟加速与印度、印尼等国的自贸谈判,但远水难解近渴 。
【中方定力:合作必须有规矩】
面对德方的反复,中方回应始终冷静且坚定。郭嘉昆明确表示,双方分歧可通过“坦诚沟通”解决,但前提是德方必须“秉持客观公正” 。对于台海问题,中方的红线不容模糊:“只说维护台海现状,却不说反对‘台独’,实质上是对‘台独’的纵容” 。
这种定力源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德国对华出口下降13.5%,但从华进口增长8.3% ,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已能自主生产高端设备,减少对德依赖。而德国车企争相使用人民币结算、接受中国认证标准,更凸显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 。
正如社民党发言人所言,11月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的访华需是一次“充满活力、至关重要”的交流 。但中方不会因口头承诺网开一面想做生意,就得拿出诚意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