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起诉长城CEO,常尧失联两月,朋友圈停更6月24日

最近,中国的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蹊跷的事,让不少关注汽车行业的人们都议论纷纷。

事情的主角是两家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国产汽车巨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

具体来说,是比亚迪公司把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的首席执行官(CEO),一个名叫常尧的人,给告上了法庭。

比亚迪起诉长城CEO,常尧失联两月,朋友圈停更6月24日-有驾

这本来是公司之间的商业纠纷,算不上特别罕见,但奇怪就奇怪在,这位被告人常尧,已经有两个多月联系不上了,处于“失联”状态。

这件案子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公告网公开的,所以消息是确凿无疑的。

公告上写得很清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因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对常尧提起了诉讼。

所谓“网络侵权”,用大白话说,就是比亚迪方面认为常尧在网上发表了某些言论或者组织了某些活动,对自己的品牌形象或者商业利益造成了损害。

法院受理了这起案件,案号都出来了,定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

但接下来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法院方面想把起诉书、开庭传票这些法律文件送给被告常尧,却发现根本找不到他本人。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有一种程序叫做“公告送达”。

简单理解,就像是法院在公共平台上发一个全国通告,告诉常尧:“你被起诉了,我们找不到你,现在把相关文件内容在这里公布,从公布这天开始算30天,不管你看到没看到,法律上都默认你已经收到了。”这个程序一旦启动,就意味着常`尧“失联”的事情已经不是小道消息,而是经过官方确认的事实。

根据公告,等这个30天的“送达期”一过,常尧还有15天的时间准备答辩状,为自己辩护。

如果他还是不出现,也不回应,那么法院就会在九月下旬如期开庭,进行远程审理。

到时候,就算被告席上没人,审判也一样会进行。

那么,一个大名鼎鼎的汽车品牌负责人,怎么会突然就“人间蒸发”了呢?

根据媒体的报道和行业内的传闻,常尧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动态停留在了今年的6月24日,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

很多人猜测,他的失联可能与长城汽车内部正在进行的一场反腐败行动有关。

当然,这目前还只是外界的推测,长城汽车官方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声明。

比亚迪起诉长城CEO,常尧失联两月,朋友圈停更6月24日-有驾

但这个时间点非常敏感,一位高管的突然消失,紧接着又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自然会引发外界的无限遐想。

是他在网络上的某些行为触犯了法律,同时又因为内部问题被调查?

还是说,这两件事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关联?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事件的中心人物常尧。

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相当顺利,晋升速度很快。

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一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在长城汽车内部从用户运营的高级总监做起,后来被调任到重要的坦克品牌担任副总经理,并在短时间内就升任为该品牌的最高负责人CEO。

坦克品牌对于长城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长城主攻硬派越野车市场的王牌,旗下的坦克300、坦克500等车型在国内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大量的拥趸。

把这样一个核心品牌的帅印交到常尧手上,足见公司对他的器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高管,却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淡出了公众视野。

这起诉讼的另一方,比亚迪,选择在这个时候起诉常尧个人,而不是长城汽车公司,这个做法也很有讲究。

在法律上,起诉个人通常意味着原告方认为侵权行为是这个人的个人行为,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个人是侵权行为的主要策划者和负责人。

这与直接起诉公司在策略上有所不同。

这不禁让人猜测,比亚迪究竟掌握了什么样的证据?

是常尧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不当言论,还是他主导了一些针对比亚迪的负面网络营销活动,并且留下了直接证据?

在商场如战场的汽车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层面,“舆论战”和“信息战”也愈发激烈。

比亚迪起诉长城CEO,常尧失联两月,朋友圈停更6月24日-有驾

比亚迪此举,既可以看作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行动,也可能被解读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一次精准打击。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

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作为国产汽车的两大领军者,在多个细分市场都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

尤其是在新能源越野车领域,长城汽车的坦克品牌推出了多款混合动力车型,而比亚迪则推出了全新的“方程豹”品牌,其首款车“豹5”直接对标的就是坦克系列。

双方在技术路线、产品定位上都“针尖对麦芒”,竞争态势非常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方的负面新闻都可能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任何一点法律上的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数据反映出的问题。

根据长城汽车自己公布的产销快报,今年前八个月,坦克品牌的累计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约4.88%的下滑。

在整个汽车市场都在努力增长的大环境下,一个明星品牌的销量出现下滑,必然会给内部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这种压力是否促使了一些过激的营销行为,或者是否成为了内部人事变动的导火索,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截至目前,对于这起诉讼以及常尧的去向,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两家公司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对外界的疑问做出任何回应。

这种沉默更让整件事情显得扑朔迷离。

公众和市场都在等待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

究竟常尧所涉及的“网络侵权”是什么?

他的“失联”是否真的与长城汽车内部的反腐有关?

这场官司的最终判决会对两家公司的竞争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到九月下旬法院开庭审理,或者相关方发布正式通告之后,才能被一一揭晓。

这件事也给所有从业者提了个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遵守法律法规、坚守商业道德,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