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

谁能想到,买车买到最后,大家关心的不再是马力、空间、颜值这些老掉牙的问题,反而会纠结“这车用的是不是自研芯片,会不会被卡脖子”?

你说,这年头买个车还得学点半导体知识,万一以后买个冰箱也得看芯片,我是不是得先去报个培训班?

搞得跟相亲面试似的,不查户口查身份证,查芯片产地。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想想小时候,买车无非就是问一句“能不能带我和我妈上高速”,“能不能装下我跟我妈的行李”,现在呢?

“能不能带我和我妈顺畅通关产业链?”不得不感叹一句,汽车圈真的卷到芯片圈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卷到下厨房搞自研锅芯了?

说回正题,小鹏G7这一波,直接亮出了自家“看家法宝”——图灵芯片。

官方话术很硬气,“自研,7纳米车规级,不用担心卡脖子!”这要搁几年前,大家听了估计还会觉得浮夸。

可现在,芯片危机见多了,英伟达、台积电这些名字听得比自己家亲戚还熟。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对于消费者来说,谁都不愿意哪天自家车突然来个“系统升级失败,全球配件缺货”,一升级,连后备箱都打不开。

小鹏这波算是切中了大众“安全感”的脉搏。

但话说回来,自研芯片到底是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呢?

这事儿还真得琢磨琢磨。

你们想啊,芯片这东西,和炒菜一样,有人能把土豆丝炒出满汉全席的味儿,也有人能把龙虾做成“清水煮水”。

小鹏这回炒的“芯片菜”,味道到底咋样?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是不是用了自己的芯,还得看厨子会不会炒。

毕竟,芯片不是一做就灵,得看算法、架构、适配能力,跟炒菜一样,主料、副料、火候缺一不可。

说到这,难免要问一句:自研芯片真的能解决“卡脖子”问题吗?

我们都懂,科技圈“卡脖子”这词已经快用烂了,前两年是芯片,去年是光刻机,今年估计连电池都能卡一把。

自研芯片,如果只是“贴牌改名”,或者只是甩掉部分外部依赖,那说到底,也就是“独立一点的打工人”,离完全自主还早着呢。

但话不能说太死,至少这代表了一个态度,小鹏开始主动参与这场技术自主大逃杀,而不是坐等别人来救场。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当然了,芯片自主这事儿,跟买菜不一样,今天下单明天到货,明天炒明天吃。

芯片产业链是个“超级玛丽关卡”,跳过去一个蘑菇,还有一群食人花等着你。

你能自研设计,得靠别人代工,代工完还得想办法封装、测试、适配,哪个环节出点事儿,车就瞬间变成“智能板砖”。

很多人以为,“自研”就等于“完全自主”,其实更像是“自己家种的菜,送去别人厨房做饭”,菜是自己的,锅是别人的,火是别人的,厨师也可能是别家的。

万一厨房停电,菜再好你也吃不上。

所以说,自研芯片的确能缓解“卡脖子焦虑”,但真要做到“你卡不了我”,还得等整个产业链“自研”到底。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佩服小鹏这波“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营销。

以前大家买车关心的是“油耗多少”,“隔音厚不厚”,现在买电车都得关心“智驾算力”,动不动就聊“端到端大模型”,感觉自己不是在买车,是在买个能做论文的AI助手。

小鹏这次用自家灵图芯片替换了两颗英伟达Orin-X,意思就是“我们不用老外家的智驾主芯了,全家桶自己造”。

反过来想想,如果以后每家都自研芯片,车圈是不是变成了半导体圈的“春晚”?

谁家芯片厉害谁就能炫技,主打一个“硬件自主,算法自由”。

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大模型+端到端的智驾方案,现在听着很新鲜,过几年可能就跟“全景天幕”一样成了标配。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别说车企,连我家老母鸡都能理解:“算力足了,模型大了,决策准了,车不容易犯傻。”但换个角度想,大模型和芯片的战争会不会变成“配置虚胖,体验缩水”的套路?

毕竟,很多新技术都曾是“炫技”,最后变成“基本盘”。

当年手机玩AI摄像头,玩到最后大家都用来拍猫。

汽车芯片这波,是不是也会走到“越堆算力越没必要”的地步?

说一句大实话,性价比这个词已经被玩得烂透了,很多车主买车的时候,性价比不就是“我花了二十多万,能不能有面子,有里子,偶尔还能有点科技感”?

小鹏G7这波,确实把能堆的堆了。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前后排通风加热按摩,无线快充,后排小桌板,这些配置,放在同价位里,妥妥的“全家桶”。

但你问我买车的时候是不是冲着“自研芯片”去的?

我老实说,我更关心后排空间和副驾驶小桌板能不能放下我一桶泡面。

芯片很重要,但别忘了,车终归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炫芯片参数的。

再说说那些“无边框后视镜”“隐藏式门把”“不可开启全景天幕”,都是当下流行的设计。

你问我是不是喜欢?

小鹏G7搭载自研芯片,提升性能,不用担心卡脖子-有驾

我只能说,审美这事见仁见智,有些人觉得帅炸天,有些人觉得“装饰性中看不中用”。

就像穿衣服,有人喜欢oversize,有人喜欢韩式修身,重要的是穿得舒服,开得顺手。

外观设计,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个人品味,别让厂家的PPT左右了你的脑袋。

最后留个小问题:你会因为一辆车用的是国产自研芯片就放心买吗?

还是说,买车最关心的还是空间、操控、续航、舒适度?

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买车是不是要“带着程序员朋友一起逛4S店”?

你觉得,自研芯片到底是“科技护身符”,还是“智驾装饰品”?

欢迎各位脑洞大开的朋友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明天买菜也得看菜心是不是自研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