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是出现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首场媒体沟通会上的一个关键词。
有人说,这是长安试图给自己装上的新引擎;也有人说,这是个理念包装,能不能跑起来还得看地基。
群里有人转了现场PPT,那行‘用户生态重构’被圈了三个圈,旁边有人直接标了两个字‘压力’。
一位接近长安体系的供应商在朋友圈吐槽,他们说‘打通触点’,但我们这里的账款,已经打不通了。
2025年7月30日,重庆的媒体和长安系的重要人马扎堆见了一次面。
这场沟通会是长安汽车集团打破惯例的首次操作,内部气氛比对外的PPT显然更复杂。
集团层面抛出了许多新打法,比如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中台、甚至未来阿维塔的语义控制系统,但更让圈内震动的,是背后对盈利、扩张和用户运营的三重夹击。
他们在讲的是三维融合,但我更关心的是三维撕裂。
一位二级市场基金经理在当天会议后群里插了一句话。
长安的管理层在台上提到要构建更懂用户的组织,但台下的供应商和二级市场早已在操心现金流。
这家公司去年刚交出了一份过得去的新能源转型答卷,深蓝、阿维塔和启源三大品牌都有看点,但问题也跟着看点一起冒了出来。
一位与长安深度绑定的供应商直言新能源看起来是个机会,但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个无底洞。
去年催款,客户经理都不怎么接电话,今年能接,但只会说‘稳一稳’。
会议当天,长安的高管们在媒体面前尽量保持克制乐观,但现场释放的信息依旧让人感觉到了企业内部的压力。
比如,阿维塔的全场景语义控制系统要在下半年上线,听起来是技术突破,但圈内的工程师都知道,语义控制这种东西,落地难度是写在代码里的。
一个业内技术开发的群聊里,直接有人丢了一句冷嘲热讽连基础的OTA(空中升级)稳定性都没完全搞定,你跟我聊语义?
另一边,启源品牌的续航和补能技术升级则是典型的供应链挤压下的生存问题。
业内都知道,启源最近在高压缩成本线,供应商的反馈已经从咬牙顶变成了只能赌。
至于用户生态重构,更像是个高频口号。
长安主张通过统一服务平台来打通用户在车主用车、养护、互动等多个环节的体验,甚至希望在用户运营上完成信息获取到信任共建的转型。
但问题在于,用户到底买不买账?
一位接近长安市场部的人士透露,内部其实对这个进度表意见挺大的,很多部门根本没协同好,PPT上的愿景跟现实状况之间有一条鸿沟。
上头急,但下面根本跑不快。
问题是,这些东西都要烧钱。
一位熟悉长安财务的人直接点破了本质。
新能源研发本就需要巨额投入,何况长安还在一口气推三套体系化打法阿维塔向高端智能化突破、启源走混动路线、深蓝继续押新能源家庭场景。
财报里显示,长安的负债率虽然还算在合理区间,但新能源板块的毛利率一度接近惨不忍睹。
你注意到没有,这次会他们基本没说新融资的事,这个沉默很迷。
一位投行人士私下吐槽,长安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圈内已经不是秘密,尤其是深蓝和启源这样的项目,烧得很厉害。
下游供应链的困境也在加剧。
一位给启源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直言,现在账期太长,我们不是降本,是断血。
这位供应商透露,为了拿到款,不少同行已经开始压缩自己的研发经费,直接影响了零部件交付的品质。
你不是在做‘全生命周期管理’,你是在做‘全生命周期拖款’。
这句吐槽快速在供应链圈内流传。
当然,也不是没人看好长安的这次调整。
阿维塔的智能化落地极具吸引力,深蓝的家庭场景试驾活动也确实在增加品牌黏性。
关键在于,长安到底能不能撑到它画的大饼落地。
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评价,长安的新能源转型其实起了个不错的头,问题是后劲。
这家公司过去在传统车领域的竞争力很强,新能源这几年也追得比较狠,但从现金流到供应链,这条路真的是步步惊心。
有人说,这次媒体沟通会是长安汽车的宣誓,但也有人说这是它在对外展示信心的最后几步。
你说他在点灯,也可能是在点火。
这句话被多个二级市场群直接拿去复述。
一个基金经理冷冷总结大家都想知道,它到底还有多少子弹。
本文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不包含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