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燃油车再迎大降价,最大降幅50%,有豪车直降超32万。
你没看错——奔驰A级裸车价跌破14万,英菲尼迪QX55只要20万出头,宝马X3 M雷霆版直接砍掉32.75万。这不是促销海报上的噱头,而是我上周跑完三家4S店后,亲眼看到的价目表。作为一名常年试驾、对比燃油与新能源车型的老司机,我必须说:这轮燃油车的降价,已经不是“优惠”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生死时速的库存清仓战。
为什么降?两个字:生存
我走进一家合资品牌展厅时,销售小哥直言不讳:“国六B全面切换后,老款车一滴油都加不进去了,不卖就只能当废铁。”这话听着扎心,但真实。再加上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逼近50%(数据来源:知嘹汽车),燃油车市场被挤压得越来越薄。降价,不是为了抢市场,而是为了活下去。
更关键的是,这次降价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品牌、全级别、全覆盖。从豪华到家用,从轿车到SUV,甚至一向“高冷”的性能车,也低下了头。
奔驰A级:13万买奔驰,值吗?
我试驾了那台降价50%、裸车13.13万起的奔驰A级。坐进驾驶舱那一刻,我愣了一下——还是那个熟悉的“双联屏+涡扇出风口”设计,内饰用料也没缩水。启动后,1.3T发动机的声音略显单薄,但9AT变速箱的平顺性依旧德系范儿十足。
这车开起来像不像“豪华车”?从底盘质感和转向手感来看,它依然保留了奔驰的调校哲学:偏舒适,路感过滤得干净,过减速带时不会有松散感。但动力嘛,136马力拉这台小车,城市代步够用,高速超车就得提前规划。
关键是:13万买个奔驰标,和15万买个本田思域,你怎么选?有人说“买标不值”,但如果你看重品牌带来的心理满足,这波降价确实给了普通人一个“圆梦”的机会。
英菲尼迪QX55:20万的豪华SUV,谁在吃亏?
最让我惊讶的是英菲尼迪QX55,裸车价干到20万左右,比大众途观还便宜。我特意试驾了它,这车开起来像一头被驯服的猎豹——2.0T+CVT的动力总成,账面数据不惊艳,但实际加速很跟脚,油门一踩就有反应。
重点是它的操控。前后配重接近50:50,转向精准,过弯时侧倾控制得比同级多数SUV都要好。我开着它跑了一段山路,底盘扎实,滤震干脆,完全不像一台“冷门车”的水准。
内饰更是越级存在:真皮座椅、BOSE音响、氛围灯一应俱全。20万拿下这样一台有设计感、有驾驶感的豪华SUV,你说值不值?可能吃亏的是品牌经销商,但消费者确实捡了大便宜。
宝马X3 M雷霆版:性能车也“跳楼”?
最离谱的是宝马X3 M雷霆版,直降32.75万,起售价跌到60万区间。这可是搭载3.0T直列六缸、480马力、百公里加速4.1秒的猛兽!我虽然没试驾到M版本,但普通X3的底盘调校我太熟了——精准的转向、韧性的悬挂、人车合一的沟通感,是宝马的看家本领。
现在,你花一台普通SUV的钱,就能买到一台性能猛兽。问题是:你敢开吗?敢养吗?油耗、保养、保险,都不是小数目。但这波降价,确实让更多性能车爱好者看到了希望。
合资 vs 自主:谁更“抗打”?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降幅温和得多。哈弗H6起售价不到10万,降幅33%;长安CS75 PLUS让利2.8万,降幅23%。为什么自主车企没“血拼”?
因为它们的成本控制更强,定价一开始就更贴近市场。不像合资品牌,过去靠品牌溢价撑利润,现在市场变了,只能靠降价续命。而自主品牌早已习惯了“卷价格、卷配置”,反而在这轮冲击中显得更从容。
我试驾过新款H6,1.5T+7DCT,动力够用,内饰科技感足,L2级辅助驾驶也配齐了。10万以内,你要空间、要配置、要可靠性,H6依然是“水桶车”代表。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在店里遇到一位刚提英菲尼迪QX55的大哥,他说:“我本来想买途观L,结果销售给我算完落地价,发现QX55才贵两万,但配置高了一大截。同样是四驱、同样是2.0T,为啥不选更豪华的?”
另一位考虑奔驰A级的年轻女孩说:“我爸妈不同意,说‘买个1.3T还带启停的奔驰,不如买雅阁’。但我就图个牌子,以后相亲也体面点。”
这些话听着现实,甚至有点扎心,但正是普通消费者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横向对比:三款20万级SUV怎么选?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英菲尼迪QX55(20万裸车)、大众途观L(22万落地)、哈弗H6(12万顶配)。
品牌与格调:QX55完胜,毕竟是豪华品牌,设计也更个性。
空间与实用性:途观L最大,H6也不差,QX55因溜背造型牺牲了些后排头部空间。
动力与操控:QX55 > 途观L > H6,性能取向明显。
配置与性价比:H6最高,L2辅助驾驶、全景天窗、车联网全配齐;QX55配置也不低,但后期成本高;途观L中规中矩。
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和品牌调性,QX55是惊喜之选;如果看重家用和省心,H6更实在。
降价背后,是燃油车的“末路”吗?
有人说:“燃油车降价,说明它不行了。”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下的“战略收缩”。它们不是放弃燃油车,而是在为转型腾出空间。
我在试驾时特别注意了这些老款燃油车的细节:发动机噪音控制、底盘滤震、转向回馈——这些是电动车暂时无法完全替代的“驾驶质感”。尤其是喜欢开车的人,会更珍惜这种“机械与人”的沟通感。
但现实是,新能源车在智能化、能耗、使用成本上优势太大。燃油车只能靠“降价+驾驶质感”守住最后一片阵地。
该出手吗?我的建议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一情况,现在确实是入手燃油车的好时机:
预算有限,但想体验豪华品牌:奔驰A级、QX55这类车型,降价后性价比爆棚。
喜欢驾驶,看重操控:宝马、奔驰、英菲尼迪的底盘调校,依然领先同级。
对充电焦虑敏感:长途出行多,充电不便,燃油车依然是稳妥选择。
但如果你:
追求低使用成本
城市通勤为主
喜欢智能座舱和OTA升级
那新能源车依然是更优解。
未来会怎样?
这波降价能持续多久?恐怕不会太久。清完库存后,车企会推出符合国六B的新款,价格也会回调。而且,过度降价会伤害品牌价值,奔驰不会一直卖13万。
长远看,燃油车不会消失,但会越来越小众。就像机械表没被石英表淘汰一样,它会成为“驾驶爱好者”的专属选择。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给你20万预算,你会选一台降价后的豪华燃油SUV,还是一台配置拉满的国产新能源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车友问:“这些降价车是不是库存太久,会不会有质量问题?”我的看法是:只要是从正规4S店提的车,生产日期在一年内,问题不大。但提车时一定要检查电瓶、轮胎、油液状态,别贪便宜吃大亏。
下次我打算专门做一期“如何避开库存车陷阱”的干货,老铁们想看吗?留言告诉我,点赞高的我立马安排!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