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

车钥匙还没交付到新车主手里,展厅外的玻璃就映出几张略带迟疑的脸。销售员目光游移,像是在琢磨“这一口价到底能不能挽回些什么”。2026款凯迪拉克CT6正式上市,悬挂着全款28.99万起的价签,在灯光下比往年更加耀眼——可惜并没有多少人驻足细看。如果你是那个当天路过的消费者,看到车身上“美系豪华旗舰”“超5米长车”“一口价28.99万起”,真的会心动吗?会不会在花几十万之前,先问自己一句:“为什么是它?”

凯迪拉克CT6到底经历了什么?简单回顾,过去一年CT6的市场表现算不上凄惨——因为惨淡的形容早已不足以覆盖它的销量现状。9月份,CT6仅售33辆。三月份之后,销量一路下跌。全年巅峰也才383辆,前三季度累计仅1746辆。对比一下:这数据连一辆畅销国产B级车的日销量都不如。凯迪拉克品牌在中国市场整体也在坠落,今年销量腰斩至11.4万辆,一夜之间从“二线一哥”跌到边缘可见。

品牌沉浮,市场冷眼,这一幕其实并不新鲜。新一代CT6上市,指导价只是做个样子,真正的成交定价才是企业摊牌的诚意。比老款车型便宜了近7万元,还推出“战损焕新礼”这样的售后补贴。价格越做越低,能否让销量“起死回生”?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凯迪拉克的自信,是不是也跟着指导价一样腰斩了。

站在业内人的角度,有句话可以先泼个冷水——“以价换量”不是万能药,更像是末世求生的安慰剂。凯迪拉克已不是第一次靠降价自救,结果怎样?老车主直呼“当年选装磁浮底盘多花8万,现在标配了”,新客户则觉得“便宜是便宜,这车是不是快不行了”。降价的牌打过头,品牌的“价值溃堤”,一旦发生几乎难以修复——毕竟豪华不只看配置表,还看你愿不愿意为那张标溢价。更讽刺的是,如果隔壁的同级新势力车型都在往智能化、科技化奔跑,CT6还是那套经典的2.0T+10AT动力,数据上不算拉胯,实际体验却被新能源和新科技潮流无情碾压。

MRC电磁悬挂全系标配这确实是个亮点。磁感应底盘每秒变化上千次,可以让路感变得丝滑而扎实,这几年前还是旗舰专属,如今下放到全系,“价格到位,科技流出”,理论上确实提高了性价比。但现实很残酷:国内客户买凯迪拉克越来越少考虑悬挂调校,更在意电动化配置;车机系统升级、智能大灯齐备,奈何新势力一出手就是车内生态+自动泊车+全场景语音交互。如果凯迪拉克还在自我夸耀“我们做到全系标配了”,有点像当年才装上CD机时的庆幸——而外面早已人手一部iPhone。

油车的最后阵地,CT6还在唤起那一丝属于美系豪华的坚守。车身5米2,车宽近2米,坐在驾驶席上开出去,有着传统豪华的体面。但如果你真的是凯迪拉克铁粉,你会发现这车的“高配”内饰才有你梦想中的旗艦质感——Nappa真皮,红黑双拼,若非顶配,坐进去也就是个“美式加长蒙迪欧”。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CT6的客户越来越被边缘化:既不够“新能源”,又没人把它当成电动车的替代品。与其说它是凯迪拉克造给中国市场的旗舰,不如说它是给自己打气的技术样板间:我们还没放弃油车,请给点宽容。

当然,销售员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们顶多在专业话术和资金算计之间切换,不断在客户耳边低语:“看底盘、多舒服”“降价后真的很值”。他们知道,客户其实也没那么在意电磁悬挂和真皮包裹——大多数人更关心“这车还能保值吗”,“以后电动车政策会不会更不给传统油车留活路”。行业里常见的自嘲是:车厂花一千万请工程师调底盘,用户只关心“油耗多少、能不能优惠”。实际车主做出的选择,从来不是哪个配置表上多了一行参数,而是谁在朋友圈和论坛里说了“这车值不值得买”。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凯迪拉克CT6降价上市,销量下滑,新势力冲击-有驾

这一切都不难理解。新势力汽车几乎是降维打击:蔚来、理想、问界,谁不是在30-40万豪华车市场用智能化和电动化拉新宠?而CT6,还在用一套传统豪华车逻辑说服自己:“中国客户其实很懂底盘,很懂动力”。事实是,懂得底盘的人越来越少,追求智能体验和车内生态的人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是你可以装作没发生,但市场却会用销量让你‘被动接受’。

所以,凯迪拉克CT6变成了情怀与现实的夹缝生活,它坚守着上一代的燃油豪华,也努力往智能化方向贴一贴金。降价有用吗?短期能提升一点话题性,但靠同一剂猛药反复续命,药效也越来越微弱。那种眼看同行都在“卷智能”、“卷高算力”,自己还在维系底盘调校的老派精致,一种“老大哥挨打”的幽暗讽刺油然而生——你做的越多,市场回应却越冷淡。

或许CT6还会以这种姿态活几年,更像是通用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簇燃油火种。降价只能缓解一时压力,无法解决“油车与智能化竞赛”的大势所趋。它还在拼命守住那一点属于美系豪华的余晖,只是现在能留下的人,更多是“死忠”而非新用户。想要销量“翻番”,不妨先问一句:在电动化、智能化全面席卷的明天,你还愿意为‘油车情怀’埋单吗?

如果你愿意,凯迪拉克或许还值得在配置表上为你多附一页。如果你不愿意,它又会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凯迪拉克,也是所有“油车孤岛”品牌亟需面对的难题。你会买一辆标着“一口价”的凯迪拉克CT6吗?还是会另投智能化新势力的怀抱?品牌与技术之间,市场到底给谁机会?这个问题不急于作答,但值得下一个购车季继续挂在心头。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