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公里,每天都在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里跑出来了。这是个什么概念?不用搬计算器,直接说吧,相当于绕地球2500圈,硬生生把地球追尾了好几次。这还不是开玩笑,而是实打实的数据。2025年9月30日前,比亚迪旗下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车型,光是一天的数据生成量,能抵得上特斯拉全球车队的三倍,还比自家的历史记录翻了五倍。别家的智能汽车一年测试下来才积累那么点公里数,比亚迪一天就甩出去几条长江了。
数据井喷背后,不是天降神兵,而是实打实的销量铺底。从今年5月的71万辆,到9月底的170万辆,短短几个月时间,100万台新车扎堆开上了路。这么大体量的车队,每天贡献出来的行驶数据铺天盖地——每一秒钟流出的“路感”,都能绕京沪跑八百来趟。这波操作,直接把中国车企智能驾驶的数据池子给炸开了。
为啥这么多人愿意买账?说白了,是比亚迪给了车主吃定心丸,还玩了波技术下沉的“阳谋”。最抢眼的,就是那句“智能泊车出事,比亚迪全赔”。不用找保险,直接送4S店,让你用得爽,停得安稳。全行业一片哗然,因为这已经喊到了L4级别(基本不用人管)智能泊车的门槛。
价格层面,比亚迪更像是“普及派”,把高阶智驾拉下“神坛”。以前多少人觉得智能驾驶只属于三十万、五十万的大块头车型,现在呢?海鸥、宋Pro、元UP十万出头也能标配智驾功能。7万出头的百姓车也配上了自动巡航和紧急制动,海鸥单月就能卖出三万多辆。不用花大价钱,人人能体验。数据显示,15万以下的智驾车型,比亚迪占了八成以上,技术红利让百姓买单。
更傻瓜、更贴地的功能,比亚迪专门照顾“通勤党”“新司机”等刚需。像高速自动领航(HNOA),大白话就是能在高速上八百里路云和月,手都能甩开开整段;L4级泊车连车位线都不要求,随便找个角落都能一键停好。比亚迪的底气全铺在那句“遇事兜底”,让大头用户用得踏实。
真正让人服气的,是比亚迪布的“天神之眼”三大梯队,把不同用户群体都拾掇到位。最顶的A版本,专为仰望高端旗舰打造,啥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一辆车身上能扎出个“高科技盾牌”,还配上高算力芯片,真正一车多能:城市、高速都能画地为牢,夜里大雾也能稳稳捉路感,连暴雨天都敢狂飙。
中端B版本主要搭载在腾势、汉、唐等主流车型,一颗激光雷达适配日常通勤,核心区域看得明明白白;夜里出事还自带自动紧急刹车,能识别行人、骑车人,比以前的智驾系统好用多了。
到了亲民的C版本,干脆“技术下放”,没有激光雷达,靠自研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撑场面,把基础智驾功能都塞进来。城区高速来回跑,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基础紧急制动、倒车助理通通配齐,重点是价钱压得下去,7万块起步照样能享受智能驾驶的乐趣。
从今年2月,比亚迪一锤定音搞“全民智驾”,从十万不到的小车到百万级大哥,全都带上“高阶智驾”。到了4月份,单月智驾车型就卖出二十多万辆,十个车主里有七个买的带智驾版本。5月比例冲到79%,智驾成了新车用户标配。到现在,“天神之眼”销量破170万辆,每天1亿公里的路数,不只让中国智能驾驶站上数据塔尖,也把全民的一脚油门踩得满堂彩。
说到底,这场智驾普及战,不靠天花乱坠的广告,也不是噱头上的自嗨。用得上、便宜、好用、不怕坏了耍赖,把最厚实的安全感扑腾到路上——比亚迪这一步,算是走到家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