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

相信不少朋友心里都有这么个疙瘩,走在路上,特别是大城市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禁摩限电”的宣传标语,电视新闻里也总在说要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感觉政策的风向是越收越紧。

可怪事儿就来了,你一拐进雅迪、爱玛或者台铃的专卖店,最显眼位置摆着的,往往是那些造型比科幻片里的道具还酷炫的高性能电动摩托车。

它们一个个棱角分明,充满了机甲风格,看着就不好惹。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商家介绍起来更是底气十足,说这车电机功率多大,跑起来轻松上七八十迈,电池容量也惊人,续航动不动就一两百公里,甚至还带什么防侧滑、防追尾的雷达,听着就跟小汽车一样高级。

这就让人犯迷糊了,一边是政策喊着要限制,一边是厂家铆足了劲儿生产这种“性能猛兽”,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戏呢?

难道这些花大价钱造出来的车,就是为了在店里当个摆设,让大家过过眼瘾?

它们到底能不能正大光明地开到马路上呢?

这事儿看起来挺矛盾,其实只要把里面的几层关系捋清楚了,就一点也不难理解。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允许生产和允许上路,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一个厂家能不能生产某样东西,看的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雅迪、爱玛这些大厂,它们生产的这些高性能电摩,在国家工信部的目录里,是有正式名分的,属于“机动车”里的“电动摩托车”类别。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出生证明,只要厂家拿到了国家的生产许可,并且生产出来的每一辆车都通过了严格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C认证,那它就是一个合法合规的工业产品。

从法律上讲,人家造这个车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谁也管不着。

而我们平时听到的“禁摩限电”,它不是管生产的,而是管交通的。

这属于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比如道路堵不堵、人多不多、环境怎么样,制定出来的地方性交通管理政策。

打个比方,汽车厂可以合法地生产大货车,但你家门口的小区道路,肯定不让你开大货车进来,这就是一个道理。

所以,雅-迪、爱玛生产高性能电摩,是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行事;而某个城市规定市中心不准摩托车通行,则是在地方交通法规的权限内管理。

这两件事,源头不一样,管的范围也不一样,所以它们可以同时存在,并不冲突。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很多大城市都不让骑,厂家还费这么大劲儿生产,卖给谁去呢?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键点了,那就是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新闻媒体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大城市,所以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全国都在禁摩”的错觉。

但实际上,根据统计,我国真正实施严格禁摩政策的城市,数量大约在两百个左右。

而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呢?

答案是接近三千个。

这意味着,在超过九成的国土面积上,尤其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地区,摩托车非但没有被禁止,反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在这些地方,生活和工作半径比大城市要大得多。

一个年轻人从村里到县城上班,来回可能就是四五十公里;一个农民要去镇上的集市卖点农产品,或者拉点化肥回家,都离不开一个能跑、能拉的交通工具。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这时候,你让他骑一辆最高时速25公里、载重能力弱、跑个二三十公里就得充电的国标电动自行车,那简直是太不现实了。

他们真正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动力强劲、续航里程远、结实耐用的高性能电动摩托车。

它既有摩托车的速度和实用性,又比燃油摩托车使用成本低、更环保,完美地满足了这片广阔市场的刚性需求。

所以,雅迪、爱玛这些企业的算盘打得非常精明,它们的目标客户,根本就不是那些被条条框框限制住的大城市居民,而是这个占据了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庞大的下沉市场。

更不用说,这些高品质的电动摩托车,现在也成了“中国制造”出海的一张名片,大量出口到摩托车文化盛行的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去和传统的日本燃油摩托车一较高下。

当然,生产这些高端车型,还有一层更深远的战略考量,那就是展示技术实力和为未来布局。

一个品牌想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高端、可靠的形象,光靠广告喊是没用的,必须得有拿得出手的“尖端产品”来镇场子。

这些高性能电摩,就是雅迪、爱玛的“技术代言人”。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它们身上集合了公司最先进的技术,比如转化效率更高的电机、能量密度更大的电池、更智能的电控系统,还有前面提到的TCS防侧滑、毫米波雷达这些安全科技。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还能起到技术孵化的作用。

今天用在旗舰车型上的高端技术,经过市场检验和成本优化后,过两年就可能下放到更便宜的普通车型上,从而让所有消费者都受益,全面提升整个品牌的产品竞争力。

这就好比汽车界的F1赛车,很多赛车上的技术最终都用到了我们的家用车上。

同时,这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

如今对摩托车的管理政策也并非铁板一块,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是未来的大趋势。

说不定哪天,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零排放、高效率的电动摩托车,会被重新看作是解决城市出行难题的有效方案。

企业提前布局,等政策的东风一到,就能立刻抓住机遇,抢占市场。

禁摩限电政策下,雅迪爱玛为何还在造高性能电摩,真能上路吗?-有驾

最后,我们回到那个最实际的问题:我如果买了一辆这样的高性能电摩,到底能不能上路行驶?

答案非常明确,这不取决于这辆车本身合不合法,而是完全取决于你生活在哪个地方的交通管理政策。

在全国绝大多数没有禁摩令的城市和地区,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放心大胆地骑。

但前提是,你必须按照机动车的标准来对待它,手续必须齐全。

第一,要去车管所给它上一个黄色的摩托车牌照;第二,你本人必须考取相应准驾车型的摩托车驾驶证,比如D照或E照;第三,必须像汽车一样,每年购买交强险。

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都办妥了,你就是合法上路,交警也拿你没办法。

反之,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四环内、上海外环内、广州市中心这些明确划定了禁摩区域的地方,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即便你的车手续齐全、完全合法,但只要你骑进了禁行区域,就会因为“违反禁令标志”,被交警处罚。

所以,这其中的逻辑链条很清晰:厂家合法生产,你在非禁摩区合法购买,然后按照机动车的规定办好手续,就可以合法上路。

整个过程,看似矛盾,实则环环相扣,都是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运行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