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口提速,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竞争

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企的海外成绩单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7月比亚迪在欧洲新车注册量达到13,503辆,同比增长225%,市场份额升至1.2%,首次在单月维度超越特斯拉。相比之下,特斯拉同期销量仅为8,837辆,同比下降40.2%,份额跌至0.8%。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对比,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角色转变。

中国车企出口提速,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竞争-有驾

比亚迪的超越并非偶然。自2023年进入欧洲乘用车市场起,其门店数量从3家增长到如今的400余家,覆盖伦敦、巴黎、米兰等核心城市,展现了渠道和品牌建设的“加速度”。销量也从德国的月销不足百台,成长为在部分欧洲国家单月突破3,000辆的规模。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也在提速:匈牙利欧洲总部落地、巴西工厂投产、泰国累计交付突破9万辆,显示出其在供应链、产能和本地化运营上的系统化思维。2025年1-7月,比亚迪海外乘用车及皮卡累计销量已超过5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总和,增势显著。相比“卖产品”,如今的比亚迪更强调“建生态”。

中国车企出口提速,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竞争-有驾

如果说比亚迪代表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化“领跑者”,那么奇瑞则是传统出口大户的稳定发挥。8月份,奇瑞单月出口接近1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并且连续4个月突破10万辆。今年1-8月,奇瑞累计出口约80万辆,同比增长10.8%,继续保持中国汽车出口量第一的位置。奇瑞的优势在于长期深耕海外市场,在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形成了稳定的渠道和口碑,这为其销量规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对比来看,比亚迪的突破点主要在新能源高价值市场,而奇瑞的长项则是规模化出口和市场下沉。一个通过技术与品牌实现欧洲市场突破,一个通过网络与品类在全球广泛覆盖,二者的路径虽不同,但共同推动了中国汽车整体出口的上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企整体出口正从“单点突破”走向“体系化竞争”。过去依赖价格优势的阶段正在被逐渐替代,如今中国车企在研发、制造、渠道、售后乃至本地化生产上全面展开,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也越来越立体化。

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中国车企在本地建厂、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深入,中国汽车的出口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从简单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与“长期扎根”,新能源跃升全球核心赛道。而这,也许才是未来几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关键变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