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打不开,钥匙在手,车主站在自家小米预七面前,眼神里的幽怨比深夜电梯里的监控还真实。
谁能想到,科技潮牌的车,最难的不是开动引擎,而是开门?
前阵子看到群友转发的视频,笑喷了,车主试了无数遍,车门跟中彩似的,就是不开。
最后那句“无语”,简直赛过鲁迅的“说不出话来”。
成年人嘴上说着无语,心里早就开了个吐槽大会。
想想也是,小米汽车发布那场面,雷总精神抖擞,米粉们在线下线上齐喊“国货之光”。
新车上市,朋友圈一夜之间成了小米广告部。
可热闹过后,现实给了大家一记“智能锁门”,买车变成了“盲盒体验”,今天能不能进车,全靠运气。
要说智能,这波是AI和玄学的结合,谁也猜不透下一秒车门是不是又罢工了。
预七的花活不止一桩。
APP连接时灵时不灵,语音助手一问三不知,尾箱有时候比保险箱还顽固。
你要是没点玩梗的心态,保准气得原地爆炸。
群里车主早学会自嘲:今天APP掉线,明天OTA还在路上,后天等客服回消息,看谁先修好,是车还是心情。
你以为大家会弃车而逃?
并没有。
米粉和小米的关系,就像初恋,分不掉,也舍不得骂太狠。
有网友调侃,买预七相当于送了免费健身卡,每天在小区楼下遛弯,顺便给邻居表演一出“钥匙开盲盒”。
还有人说,国产新能源车都爱玩“成长的烦恼”,比亚迪天窗漏水、蔚来系统死机,没谁能独善其身。
可小米这波,偏偏把信仰和失望混成一锅乱炖。
你说谁能不闹心?
数据不是摆设。
上市首月,预七负面帖子在主流汽车社区里破万,光是“钥匙失灵”就有一千五百多条。
别小看这些吐槽,里面有真情实感:有人凌晨三点下楼试钥匙,老婆在窗台等他回家,气氛比春晚小品还魔幻。
客服倒也勤快,回复永远那几句:“极少数个案”、“软件升级很快上线”,听多了真想自动屏蔽。
说白了,小米汽车的粉丝属性太浓。
买车的时候仿佛入教,出了问题只能自我安慰:“没事,OTA一到,一切都好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智能升级是慢慢来的,信任要是碎了,升级包也补不回来。
可谁让咱们国货情怀深?
你换个品牌试试,别家车主早就开骂退群了,米粉这群人,嘴上骂着,心里还在盼头。
再说回体育圈。
还记得某年NBA球星复出,球迷刚喊“王者归来”,结果上场三分钟又退赛,直播弹幕都笑疯了。
粉丝心情和米粉何其相似——期待拉满,落差也拉满。
品牌和球星一样,光环大了,摔跤也更疼。
你看网友,专盯预七的毛病放大镜,自己家的问题倒装作没看见。
国产车,谁没点“成长的烦恼”?
只是小米这回,摊上了信仰危机。
你说现在国产车市场卷成啥样?
小米预七本来想靠智能玩“降维打击”,没想到车门直接卡死在最基础的环节。
这个细节有点像足球场上门将带球出禁区,结果自己把球踢进自家门。
数据不会骗人,预七的“翻车率”在新能源品牌里排得上号。
可别以为这只是技术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国产品牌和用户之间的情感拉锯战,像极了恋爱期的互相试探。
大家都说,成长总要有点阵痛。
可这阵痛来得太密集,连感冒药都来不及买。
车主们一边打客服,一边在群里互相安慰,嘴上说着“无语”,心里还在等小米下一波升级。
说到底,智能车的最大软肋,不在技术,而在情绪。
你让一群信仰拉满的米粉天天跟车门较劲,这体验,搁谁都想骂街。
车型升级、OTA补丁、客服安抚,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
真正的伤害,是信任一次次被消耗。
你还记得那位凌晨三点试钥匙的车主吗?
他最后一句“无语”,背后是满满的无奈。
成年人生活里,最难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还能不能继续相信。
这不是技术能修好的,是人心的缝隙。
说到这儿,真想问问看官们,你说,智能车究竟是未来,还是现在的“玄学盲盒”?
你买车会不会也赌一把,期待下一次升级就能“开天窗”?
别急着下结论,生活本来就像开盲盒,门开不开,都是体验。
今天吐槽,明天还得用,不然你能咋地?
谁让咱们都是成年人,吐完槽还得回去上班,OTA还在路上,信仰还在补丁包里等着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