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最近在自家后院,那个叫菲奥拉诺的传奇赛道旁边,搞了个新玩意儿,叫“E-Vortex”,翻译过来就是“电动漩涡”。听这名字,一股子雷电法王杨永信的气息扑面而来,感觉进去之后就要开始“渡劫”了。官方说法是,这是一个专业的、封闭的、安全的、用来搞“可重复性测试”的试车场。
讲真,这套话术,跟我司PPT里写的东西一模一样,翻译过来就四个字:不给你们看了。
如果说之前车企开发新车,还像是在广场上练功,路过的街坊四邻还能凑过来看个热闹,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说“看,那个傻子又在扎马步了”。那法拉利现在这手,就是直接修了个密室,挂上“闭关修炼,请勿打扰”的牌子。从此以后,什么马拉内罗街头谍照,什么伪装车偶遇,大概率是要成为历史名词了。
为什么?他们慌了。
法拉利慌什么?一个卖了几十年内燃机信仰的品牌,一个把发动机声浪当圣歌来卖的奢侈品公司,现在要搞电动车了。这事儿的难度,不亚于让一个修了一辈子“烈火掌”的武林宗师,突然改行去学“寒冰真气”。他自己心里都没底,能让你一个外人,拿着放大镜看他练功时走火入魔、鼻孔喷血的样子吗?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以前的法拉利,新车上路测试,那叫行为艺术,是品牌营销的一部分。一台贴着迷彩膏药的法拉利从你面前呼啸而过,你拍下来,发到网上,大家一起猜,一起讨论,热度不就来了吗?这是免费的广告,是品牌生命力的体现。
但电动车不一样。电动爹这玩意儿,是彻头彻尾的“新物种”,它的评价体系跟油车完全不同。油车时代,法拉利是规则制定者,它说什么是好,那就是好。声浪、换挡、机械感,这些都是它的“道场”。但在电动车这个新地图里,它是个新手村玩家。续航、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东西,比亚迪和新势力们已经玩出花了,他们才是这里的GM。
法拉利的第一台电动车,万一被路人拍到,发现续航拉胯,或者车机卡得像老年安卓机,那乐子就大了。这不再是“甜蜜的烦恼”,而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把门关上。在自己的“结界”里,把这套“寒冰真气”练到至少能出门见人,再放出来。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短暂拥有过梦想(指买过车模)的中年人,非常理解这种心态。这就像我第一次尝试做直播,我肯定不会直接开大号,而是会偷偷注册个小号,戴上头套,先试试水,看看会不会被人喷到心态爆炸。法拉利现在就是在开小号,这个“E-Vortex”就是它的密码房。
这个新赛道,据说还用了什么品牌专属研发的“路面涂层”。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笑了。这玩意儿,说得再玄乎,不就是沥青么。但你得佩服人家的说法,专属研发,能深入分析舒适性与性能。听起来就像这块地皮开了光,车开上去能自动生成一份体检报告。其实说白了,就是地面搞得平一点,传感器好采集数据。但人家就能包装成一种玄学,一种黑科技。这就是品牌,这就是信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法拉利这操作,确实有点“典中典”了。
他们害怕的,本质上不是技术不好,而是“不好”的过程被人看见。品牌玄学,最怕的就是祛魅。当神像走下神坛,开始跟你讨论柴米油盐,甚至当众摔了一跤,那神性就消失了。法拉利之前的神性是建立在V8、V12的轰鸣之上的,现在这个轰鸣要没了,换成了电机微弱的电流声,它自己都不知道新的神性该建立在哪里。
所以,他们必须把这个塑造新神的过程,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黑箱操作。等新神出关之日,必须是金光万丈,一步登天。中间任何一点差错,都会成为日后被友商和网友反复鞭尸的素材。
这场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了。这是汽车界的“道诡异仙”,所有人都被逼得有点颠了。你看,连法拉利这种浓眉大眼的家伙,都开始搞“信息壁垒”,玩起了“闪电战”式的秘密研发。它不是怕输,它是怕输得不好看。对于这种品牌来说,输得不好看,比直接输了还致命。
所以,别了,法拉利谍照。
以后我们看到的法拉利,都将是它们精心打扮过的、化好妆的、确定不会出任何岔子的完美形态。但讲真,那种在不完美中窥见未来的乐趣,那种在伪装下发现惊喜的时代,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同行看了,估计也得傻眼。原来,最高级的手段不是把产品做好,而是直接把实验室的门给焊死。
这操作,我只能说,666。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