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Hedin在比利时的三家店终于开张了。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马尔代海姆,这几个点选得真心有讲究——黄金地段,流量杠杠的。Hedin这家老牌经销商操盘,底子还挺靠谱。别小看,地方老牌其实省了蔚来不少事,毕竟国外的车市不像中国,说换就换,经销商是最关键的地面兵力。
店里摆着全系车,ET5和旅行版都体面排着,EL6、EL8几乎家族全员到齐,甚至还有萤火虫这种看起来有点小清新味道的车型。销售小哥说,客流量逐渐上升,尤其是布鲁塞尔店,附近住户、白领偶尔进来看车,一对中年夫妻还讲:这车科技感不错,服务也靠谱,给我爸买准没错。听出来了,颜值和科技都够,说服力挺强,不过最让他们放心的是原厂配件全保障。
其实国外用户和国内买车心态差挺多。去年和几个欧洲维修师傅聊天,他们吐槽说,进口车最怕的就是配件不齐、服务跟不上。就算车好,坏时候你没地方修,掏钱都得打退堂鼓。蔚来这回直接包邮,买、租、修、换一条龙服务连环打,里面的供应链链条憋足劲了,大概就是想用原厂零件优先政策稳固口碑。这方法不算新,听业内朋友说类似金仕达那条线也走过,可问题是人家没科研背景,卖的还不是自家车。蔚来这波有点像科技+本地支援双剑合璧。
想象一下,以往国产新势力上了欧洲,到底为啥没几个能真走稳?一是技术口碑薄弱,这点好解决(至少品质、AI不差);二是售后根基薄弱,客户遇上啥大修,怼一怼国产零件山寨情节,心里就扎实不了了。去年朋友刚试过奥迪某豪华中级车,换了一次刹车片,成本弄得跟买了块表差不多贵,技师都说真少见国产这待遇。(这段先按下不表)想想蔚来在这点下功夫,背后是亿万级别的供应链协作和研发标准硬核规范,按理说能建立一种长期信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Hedin的销售经理曾告诉我,他们专门派员工去蔚来中国总部培训,明面上是几周课程,私底下听说贴身体验了车辆研发线和品质控制环节。说白了,这种闭环学模式帮助他们更快理解产品本质,也方便他们在实际销售时,给客户更深入的解释,算是从客户心理上切入得比较扎实。这也是蔚来快速打入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事也没那么顺溜。一个细节是,供应链虽说有中方直接参与,实际原厂配件的配送时间还没完全打通。销售小哥私下说,有时候客户需要某个零件,得提前个七八天预订,一线能解决,但后端分布还得等几个月完善。这让我想到,虽然品牌调性在努力塑造中,但分销和备件速度可能卡成了瓶颈。比起欧洲传统品牌那种零件手到擒来的节奏,蔚来此刻还算半路出家。
实际操作中,如果跟大众的同价位车型比,蔚来的保养费用和零配件成本目前估算还是高出20%-30%。毕竟这水平没说的,进口关税、物流和本土组装线都还是问题。比如EL6换一套刹车片,布鲁塞尔的经销商就算打折算下来超过700欧元,保养周期也略短,用户得多跑补货行程。对普通消费者,这点尤其敏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惯每年跑4-5次4S店。你说这能不能调优,我其实也不好全盘打包票。
有趣的是,和Hedin合作的这三家店还有个小花絮。马尔代海姆店里面一位老销售跟我讲过,他前年才把北京开回来的电动车卖掉,那时候感觉牌子就差点意思,没想到现在跟蔚来合作倒是给我信心多了。这种从本地老车商眼里的转变,其实挺重要。它说明国内品牌想出海,不只是技术和资本,还有人的认知升级。这样的人脉和信誉加持,或许比一味砸广告更管用。
话说回来,蔚来这条主打听劝的思路,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欧洲人骨子里对车品牌忠诚度极高,他们买车之前更多是研究传统品牌口碑和历史,人家的售后服务渊源几乎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蔚来这种新兴力量靠科技创新和培训落地硬拼,说到底是在逆流而上。能不能真正做到赢得用户心里,还得靠时间检验。而且,有没有想过,萤火虫作为一款小众车型,它在当地市场的实际表现到底怎么样?销量数据我没查到,样本太少,不敢瞎猜。倒是挺想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类似车型?
顺带一提,同行朋友圈那边最近传递一个粗略数字:同级别的蔚来车,百公里成本约在5到6欧元左右,按目前电价和维护看,挺有竞争力。问题是,这数据拿来做营销恐怕还早,毕竟还没完全覆盖所有服务环节费用。看到这,我那句老生常谈又冒出来了:新能源车真正的经济性,不仅是电费,更是维护和用户体验真金白银的累积。
Hey,说到这里,不由自主想起朋友在布鲁塞尔的那段经历。他说,有次晚上逛到蔚来店,跟销售聊到欧洲用户最大的疑惑,就是电池寿命和换电便捷,不像国内那么普及,电池换电站太少,是不是怕麻烦。我那刻心里一紧,觉着这可能是这帮中国新能源品牌最大的短板。想象一下,欧洲这样的消费环境,先天不具备中国那种铺天盖地的换电网络,蔚来的换电模式优势能打多少分?(这段先放一放)
总归,Hedin和蔚来这组合,起步不错,不管是供应链整合还是用户心态磨合,都是步步为营。我好奇,未来他们会不会在比利时搞本地化组装,或者直接投产关键零部件?毕竟全靠进口很难降低成本,也不好承受长期的售后压力。你觉得呢?这种供应链本地化,会不会成为他们真正打开欧洲市场的敲门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