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时间来到2024年春。南京的街头傍晚,几辆编号熟悉的公交车停在路边。司机开始往车厢里搬快递。短短几年,‘白天拉客,晚上拉货’成了一些城市公交的生存方式。南京推出了全国首个“公交+快递”深度合作。白天照常载人。入夜,车厢用来分拣快递货物,两小时能送达。

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孤例。但我们都知道,公交车最初的本职是载客。谁也没想到,2024年,一些公交公司不得不靠“兼职”养活自己。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时间向前。就在今年4月,广州公交集团集中取消了19条线路。十天后,又停了5条。有数据显示,北京公交线路数量比去年又减少了24条。河北保定、湖南耒阳都曾在最近两年因为经营困难而暂停多条线路。

公交车的式微,背后是城市公共资源的逐渐缩水。曾经,公交车是很多人通往城镇的唯一途径。上世纪末,乡镇的早晨,候车亭下总有挤满的学生和上班族。可惜,这一幕在2024年变得罕见。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城市公交客流量首次出现了明显下滑。此后每年都在下跌。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一切都被加速。人们选择公交的越来越少。站台逐渐变成空壳,有的线路变成“响应式公交”。等不来乘客,司机干脆拉货。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票价收入也远远不够。一公里的成本要花5.7元,票款收入平均不到3.2元。公交企业普遍入不敷出。2024年,国内运营成本已超2000亿元。各大城市都难摆脱亏损困境。

成都公交集团今年营收11亿,结果亏了1亿。苏州公交营收2亿多,成本却高达28亿,补贴后还亏了四千多万。规模越大,亏损越多。很多公交司机开始被欠薪。有些人不得不开副业,有些干脆选择转行。曾经“工作到退休”的金饭碗,如今在很多城市变成了一种奢侈。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公交的困境离不开大环境。一方面,出行方式变了。私家车更方便,网约车随叫随到,电动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在2022年跌到2014年的一半。

另一方面,财政补贴的优先级下降。越来越多的钱被投向教育、医疗、养老。公交不再是补贴优先项。许多企业缩减了运营规模,甚至做出全城停运的决定。燃料、人工、维护费用年年涨,缺口越来越大。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公交行业面临一道难题——怎样在亏损里活下去?不少公交公司试图自救。南昌公交打出了“定制化”,推“商圈+公交”,还有“婚车公交”。新人用公交当婚车,亲友齐聚一车,有说有笑。南昌仅一年,就有数百对新人选了公交接亲。

南京公交则尝试“快递+公交”。晚上闲置的车辆变身快递专线,60个站点,全城快送。郑州公交则联动快递公司,把废旧修理车间改造成分拣场地,腾出了38处点位,优化了末端配送。

这些自救方式五花八门。闲置车、空站点被重新利用。一些人认为,这也许是公交告别困境的突破口。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然而,公交还能回到全盛时期吗?没人敢保证。有人说,“守护公交,就是守护城市的底色。”公交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出行。不分收入高低,不分身份。城市的效率、绿色生态、社会的公平,都系在公交这根线上。

可是,公交的明天会怎样?停运会持续吗?创新模式能否真正让行行业走出泥潭?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也许,有一天,我们习惯的公交会彻底消失。又或者,当下的自救模式,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殊不知,一辆公交车的命运,其实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公平。常在都市流动的人,总以为有更便捷的方式可以取代公交。奈何,真正被停运影响的人,往往是最需要它的人。

公交车还会一直开下去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