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推7.98万混动车,喊出电比油低,其实汉唐荣耀版才是杀手锏
老司机我开车也有二十来年了,从最早的燃油车到现在的新能源,算是见证了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记得前几年,但凡有人说新能源车比油车便宜,那绝对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新能源车,动不动就贵个几万块,理由还特充分:电池贵、电机贵、电控贵,三电系统一套下来,成本能低吗?所以大家心照不宣,新能源就是“高端”、“小众”的代名词。可谁能想到,比亚迪这匹“黑马”横空出世,直接把插电混动的价格打到了7.98万,这操作,不亚于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颗深水炸弹。“电比油低”,这口号喊得,起初我还以为是营销噱头,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背后藏着的,是比亚迪颠覆整个行业的“杀手锏”——汉唐荣耀版。
说起这7.98万的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老司机我第一反应也是:比亚迪疯了?这不亏本大甩卖吗? 一台车,又是电池又是电机,还要发动机,成本能压到比燃油车还低?这简直颠覆了制造业的常识。但后来一查,好家伙,人家比亚迪的自给率高达50%!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比亚迪自己生产一半的零部件,尤其是最烧钱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全是自家娃。这就好比你开个餐馆,别人都得去菜市场买菜,而你家后院就有个大菜园子,这成本能一样吗?自己生产,哪怕不赚钱,只要整车能赚钱,那比亚迪就能持续降价,把价格打下来。这招“全产业链”降维打击,直接让对手哭爹喊娘。更绝的是,连丰田这样的巨头,都用上了比亚迪的三电系统,就因为“便宜又好用”。这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但真正让老司机我拍案叫绝的,还不是这7.98万的“入门款”,而是汉荣耀版和唐荣耀版。这才是比亚迪真正的“杀手锏”。你想啊,10万以内的市场,本来就是国产车的天下,合资车本来也不多。可20万左右的中级车市场,那可是合资品牌的“铁王座”,雅阁、凯美瑞、CR-V这些家伙,哪个不是在这个价位混得风生水起?比亚迪这招“降维打击”玩得更狠,直接把汉和唐的价格拉到了20万以内,最低配裸车价才16-17万。这操作,简直是“掀桌子”了。以前汉DM-i最低配19.98万,现在荣耀版16.98万,价格直降3万,关键是配置不降反升!你没听错,是加量还减价!
我特意去4S店对比了一下,荣耀版比冠军版多了全景天窗、原厂ETC、主驾腰部调节,前排座椅还带加热通风,手机无线充电从15W干到了50W,中控屏也从12.8寸升级到15.6寸,芯片也升级了。这哪是降价?这分明是“加量不加价”还倒找钱啊!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操作,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背后,还是那个“全产业链”在支撑。比亚迪2023年卖了302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62.3%,这恐怖的规模效应,让成本摊得越来越薄。销量越大,成本越低,售价自然就有下降空间。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越卖越便宜,越便宜越多人买。
那么,汉唐荣耀版的“杀手锏”到底强在哪? 首先,它精准打击了合资品牌的“命门”。20万左右的中级车,是家庭用车的主流,也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比亚迪这一降价,不光是自己卖车,更是逼得所有对手都不得不跟进。你看看,某合资中级车最低配都干到了17.18万,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它让消费者真正得到了实惠。以前想买台有排面、有配置的中级车,怎么也得20万往上。现在,16万多就能拿下一台配置拉满的汉DM-i,还能享受新能源的低使用成本,这谁不心动?“电比油低”不光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用车成本优势。纯电模式下,百公里电费可能就十几块,当油车开,油耗也比同级别燃油车低一大截。
当然,老司机我也得客观地说几句。汉唐荣耀版虽好,但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部分车主反映车机系统偶尔会卡顿,智能化体验相比一些新势力品牌还有提升空间。内饰用料虽然扎实,但设计风格偏稳重,年轻人可能会觉得不够“潮”。还有,虽然价格降了,但顶配车型的价格依然不菲,高配的性价比优势不如低配那么明显。不过,瑕不掩瑜,对于追求实用、性价比和低用车成本的家庭用户来说,汉唐荣耀版绝对是绕不开的选择。
从7.98万的秦PLUS,到20万内的汉唐荣耀版,比亚迪用“全产业链”和“规模效应”这两把利剑,硬生生地把新能源车的价格打了下来,实现了“电比油低”的承诺。汉唐荣耀版,不光是降价,更是加配,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它不仅颠覆了燃油车,更重塑了整个中级车市场的格局。作为老司机,看到自主品牌能做到这一步,真心感到骄傲。最后,我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当价格不再是壁垒,当配置不再是短板,合资品牌靠什么来守住它们最后的“堡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