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80 元的定价一公布,不少人揉了揉眼睛。要知道,本田佛沙 350 卖 4.08 万,雅马哈 XMAX300 更是直奔 5 万去了。这价差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能再买辆代步小摩托了。
有人说这是国产大踏板的 “价格核爆”,硬生生在进口品牌筑起的溢价围墙上炸出个口子。
单缸发动机能有啥出息?不少人一开始都这么想。但钱江迅 350 的 330cc 单缸水冷发动机,确实有点东西。
22kW 的功率,33.5N・m 的扭矩,参数摆在那儿。实测能跑到 137km/h,在城市快速路或国道上超车,底气很足。11.5:1 的高压缩比搭配双油门拉线,让动力输出更跟脚,不会有那种迟滞的憋屈感。
186kg 的整备质量,比同级别进口车轻了不少。有人担心车架刚性不够,骑起来发飘。但实际体验中,过弯时车身的稳定性还不错,液压阻尼后减震对路面颠簸的过滤也比较到位,不会让你觉得震得慌。
不过有得必有失,11.7L 的油箱容量是个短板。官方说百公里油耗 3.5L,算下来能跑 330km 左右。日常通勤一周一加油没问题,但要是想跑个小长途,就得提前规划加油站了。
看看大阳 ADV350,13L 的油箱能跑 450km,这方面确实更让人省心。
智能配置这块,钱江迅 350 算是下了血本。7 寸的 TFT 仪表清晰度很高,白天阳光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语音控制挺实用,喊一声 “打开导航”“调低音量”,不用手忙脚乱地操作按键。
自带的行车记录仪更是贴心,遇到点小剐小蹭,调出来看看就清楚了。电动风挡能升降 80mm,夏天调低通风,冬天调高挡冷风,挺懂骑车人的心思。
安全配置上,TCS 牵引力控制和双通道 ABS 是标配。下雨天路面湿滑,猛给油的时候 TCS 会及时介入,防止后轮打滑;急刹车时 ABS 也能稳住车身,不用担心里程碑抱死摔车。
储物空间也让人惊喜,座桶里能放下两个全盔,再加上 45L 的 SHAD 尾箱,带点头盔、雨衣、工具啥的,绰绰有余。对比之下,佛沙 350 的储物空间就显得有点抠门了。
钱江迅 350 这步棋,直接打乱了进口品牌的阵脚。花 60% 的钱,能得到 90% 的性能,还多出来 20% 的配置,换谁都会算这笔账。
雅马哈和本田估计坐不住了,是加快国产化降低成本,还是咬牙降价保住市场?这选择题可不好做。
台系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光阳、三阳这些年靠着老技术吃老本,面对钱江这样正向研发的新势力,技术代差越来越明显。就像无极 SR4Max,最近降到 31766 元,明显是在跟钱江迅 350 较劲。
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早就不是比参数简单了。智能互联、电控系统、用户运营,这三个方面才是新的战场。
钱江迅 350 在本土化上做得很到位,知道中国人骑车在意储物空间,就把座桶做大;知道喜欢语音控制,就把这套系统做得更接地气。
就连 Nissin 卡钳都开始国产化了,这背后是供应链话语权的争夺。谁能把核心部件的成本降下来,谁就能在价格战中更有底气。
但钱江迅 350 也不是没隐忧。之前闪 350 出现过冷启动困难、螺丝松动的问题,让人对它的质量稳定性打了个问号。186kg 的轻量化车架,长期使用下来会不会出问题,还得时间来检验。
售后网络也是个麻烦事。一线城市还好,维修保养方便,但到了三四线城市,可能就找不到靠谱的服务点了。车坏了没人修,再好用也白搭。
还有 “廉价感” 这个坎。不少人觉得国产就是不如进口,哪怕配置再高,也总觉得差点意思。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得靠实打实的质量和口碑慢慢积累。
不过年轻用户好像不怎么吃这一套。他们更愿意对比参数,分享实际体验,在摩圈社群里,钱江迅 350 的讨论热度一直很高。
有人觉得它就是通勤神器,价格合适、配置够用;也有人吐槽续航太短,不适合摩旅。不同的需求,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钱江迅 350 的出现,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27980 元的价格,重新定义了大踏板的性价比天花板。
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体验,这是挡不住的趋势。当配置和性能都追上来的时候,你还会执着于进口品牌的信仰吗?
或许,钱江迅 350 不是完美的,但它确实让大踏板市场变得更热闹,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够了,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