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又一爆款SUV将至!全新M7谍照曝光:果然换了设计
全新M7要来了,而且这次是“脱胎换骨”级别的改款——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而是从最近曝光的谍照和博主绘制的效果图里,真真切切看出来的信号。现款M7卖得不错,但大家吐槽最多的无非是设计老气、智驾门槛高、续航焦虑。可这次,全新M7不仅换了平台、换了脸,连智能驾驶的“大脑”都可能重新配装,最关键的是,它有望成为30万级SUV里的“六边形战士”。它到底改了啥?值不值得等?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一层层扒开它的底牌。
外观:从“商务大叔”到“科技暖男”的蜕变
先说最直观的——颜值翻身仗,打得漂亮。
现款M7的前脸,说实话,有点像“开会专用座驾”,方正、稳重,但不够年轻。而全新M7的效果图一出,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小号M8”嘛?封闭式前脸+船桨式头灯的设计语言,直接向M9/M8看齐,家族化辨识度拉满。有意思的是,机盖上的开口比M9小了一圈,这意味着它不需要那么强的散热需求,侧面印证了增程系统效率的提升。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别小看这个细节,它不只是为了降低风阻(估计能压到0.25Cd以下),更是整车质感的跃升。想象一下,夏天上车时,传统门把手烫得不敢碰,而隐藏式设计能有效减少阳光直晒,手感更清爽。而且,这种设计在国产新势力里已成标配,M7这回总算跟上队伍了。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镀铬饰条的组合,走的是简约路线。不像M9那样玩“像素灯”炫技,全新M7明显更注重耐看和维修成本。毕竟,谁也不想为了一个会“跳舞”的尾灯,多花几千块更换费用,对吧?各位车友,你们更喜欢炫技还是实用?评论区聊聊。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藏”起来了,但实力不减
重头戏来了——智能驾驶方案的调整,可能是全新M7最大的“心机”。
谍照里有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车顶没有外露的激光雷达。这说明什么?它很可能提供双版本配置:入门版用纯视觉方案(类似特斯拉),高配版则搭载华为乾崑ADS高阶智驾系统,激光雷达“藏”在车尾或保险杠里,走“全栈自研+隐藏集成”路线。
这招高啊!既能压低入门门槛,又能保留高阶能力。想想看,如果你预算有限,先买个视觉版M7,日常城区通勤、高速NOA够用;等哪天手头宽裕了,还能通过OTA或硬件升级,解锁激光雷达版的城区NCA。这种“可进化”的思路,比直接砍掉激光雷达更厚道。
而且从博主图看,翼子板有摄像头,尾部疑似布置固态激光雷达,方案应该和M8接近。这意味着它的感知能力不会缩水,甚至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性更强。要知道,激光雷达在雨雾天的补盲能力,是纯视觉难以替代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车友,如果常跑高速或在复杂城区开车,高配智驾版值得多掏那几万块。
内饰与空间:零重力座椅保留,但多了“冰箱彩电”
进到车内,全新M7大概率会延续“移动起居室”的定位。六座版的零重力座椅肯定会保留——这可是M7的“灵魂配置”,躺平模式一开,午休、堵车都能秒变“小憩舱”。不过这次,大五座版本也要来了,对二胎家庭或喜欢大后备箱的用户更友好。
更让我期待的是,压缩机冰箱和投影幕布可能下放。现款M7只有顶配才有冰箱,而压缩机方案比半导体制冷强太多——零下15℃冰可乐,夏天露营直接爽翻。投影幕布虽然用得少,但偶尔放个电影、看个球赛,仪式感拉满。这些配置下放,说明问界在“用户体验”上越来越舍得投入。
空间方面,车长约5.1米,轴距突破3米——比现款2.8米轴距多出20公分,后排腿部空间至少能多出一拳。我试过现款M7,后排坐三个成年人略挤,而全新M7有望真正实现“满员不憋屈”。各位老铁们,你们买车最看重后排空间吗?
动力与续航:增程仍是王道,电池也要“换血”
动力系统,大概率继续用1.5T四缸增程器+华为电机的组合。这套系统我开过,平顺、安静,亏电时也没有明显抖动。但全新M7最大的升级点可能是——全系换装磷酸铁锂电池。
为什么重要?磷酸铁锂更安全、寿命更长,虽然能量密度略低,但成本更低。这意味着,全新M7的入门价有可能守住24.98万,甚至更低。而且CLTC纯电续航有望突破300公里,日常通勤基本可以当电车用,一周充一两次电就够了。
我算了一笔账:按一年2万公里、70%用电计算,全新M7的年使用成本可能比同级燃油SUV省下8000块以上。这不是“省油钱”,这是实打实的“回本”。当然,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增程的无焦虑优势就更明显了——加油5分钟,续航上千公里,比等充电桩香多了。
竞品对比:30万级SUV,谁才是“六边形战士”?
我们拿三个典型对手比一比:
理想L7:空间大、舒适性强,但智驾依赖地平线,不如华为乾崑灵活;且全系增程,无纯电选项。
比亚迪唐DM-p:性能猛,亏电油耗略高;智驾系统相对保守,城市NOA还在测试中。
特斯拉Model Y:操控好、能耗低,但悬挂偏硬,后排舒适性一般;内饰极简,有人爱有人嫌。
相比之下,全新M7的优势在于“均衡”:有华为智驾撑腰,有增程无焦虑,空间够用,配置丰富。它不追求某一项极致,但每一项都不掉链子——这恰恰是家庭用户最需要的。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现款M7车主老张,他开了两年,总里程4.8万公里。他说:“最满意的是零重力座椅和华为音响,最烦的是高速智驾偶尔‘抽风’,还有车机卡顿。” 他听说全新M7要升级平台和智驾,立马说:“等新款一出,旧车立马置换。”
另一个年轻用户小李则表示:“如果新M7有大五座+纯视觉智驾版,25万内落地,我立刻下单。毕竟,年轻人第一辆SUV,不想太“油腻”。”
未来展望:30万级SUV的“分水岭”?
全新M7的出现,可能重新定义30万级SUV的竞争格局。它用M8的设计语言、M9的智驾技术、M5的成本控制,打出一张“组合拳”。如果价格策略得当,成为下一个“月销过万”的爆款,并非不可能。
但我也提醒各位车友:别被“爆款”冲昏头脑。等车上市后,一定要亲自试驾,尤其是体验智驾系统在早晚高峰的表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再强的辅助驾驶,也不能代替人的判断。
Q&A时间
Q:全新M7什么时候上市?
A:暂无官方消息,但按节奏推测,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亮相。
Q:激光雷达版和视觉版差价多少?
A: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参考M5/M7现款,预计在2-3万元左右。
Q:能上绿牌吗?
A:大概率可以,增程式车型在多数城市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
全新M7还没正式发布,但它的方向已经很清晰:不是简单改款,而是一次“战略升级”。它要抢的,不仅是现款M7用户的升级需求,更是30万级家庭SUV的“心智高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全新M7做到30万内标配高阶智驾,你会放弃燃油SUV吗?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