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的生产线突然变慢了,日本丰田原定的新车发布会紧急喊停,苹果供应商们连夜开会到天亮。你可能想不到,让这些跨国巨头集体抓瞎的,就是中国安世半导体在10月23号发的一条不到一百个字的公告。断了快三个礼拜的芯片说来就来,不过这次带着两条铁律:东西只卖给中国人,钱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招够狠,直接把全球半导体这盘棋给掀了。
说起这事儿的起因,还得往前倒到9月30号。荷兰那边的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冷不丁下了道命令,要求安世在全球的30个分支机构全部冻结资产、不准动人、不准调业务,时间限制是整整一年。到了10月7号,更狠的来了,安世的CEO被强行换成外国人。10月17号那天,荷兰总部直接把中国团队的系统权限给砍了,连工资都不发了。这明摆着就是要夺权嘛。
中国这边反应也快。10月4号,商务部直接叫停了安世中国的出口许可证,芯片说断就断,一断就是19天。这下可把国内的车企急坏了,芯片库存眼看着见底。欧洲那边更是慌得一批,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10月16号就发出预警,说照这么下去,几个星期之内可能就得停产,全球每个月得损失几十亿美金。
峰回路转发生在10月19号。安世中国突然开始给国内的经销商供货了,大家都以为事情要平息了。谁知道10月23号的那份声明,彻底把事情闹大了:荷兰总部换人的决定我们不认,在国内这事儿压根不算数,芯片只卖给国内客户,结算只收人民币。同一天,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发了声明,说他们的会员企业在全球的生产都会受到严重冲击。
安世这手牌打得真叫一个精准。你要知道,安世在全球功率半导体这块是真正的大佬,小信号MOSFET的出货量连续好几年都是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 MOS的市场份额排第二。更要命的是,汽车电子领域有一半多的需求都离不开它。关键中的关键在哪儿?安世百分之八十的产能都在中国,江苏、广东这些地方,荷兰总部手里就剩个牌子了。
“只供国内”这四个字看着简单,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对咱们自己来说,这能马上解决国内车企快要停产的大麻烦。年底了,正是冲销量的时候,断一天芯片就得损失好几个亿。对外面那些人来说,这就是对荷兰总部玩“质量黑”的硬核回击。之前荷兰总部还跟全球客户说,中国产的芯片质量有风险。现在好了,中国直接关门不卖了,那些离不开安世芯片的企业才知道急了。大众集团有百分之二十二的芯片都是从安世拿的,他们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已经开始缩短工作时间了,下周可能就得停工。
比起“不卖给外国”,更狠的是人民币结算这招。以前全球半导体交易基本都用美元,汇率一波动,企业就得背着额外的风险成本。安世中国这次强制切换,等于在高科技领域给人民币国际化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货币的问题。对企业来讲,能彻底跟荷兰总部的财务关系切干净,以后就算美元结算被制裁也不怕。对国家来讲,这是用产业实力在重新定规矩。全球的车企想要芯片,就得先学会用人民币结算。你看现在福特欧洲的采购团队连夜飞到中国,想争个优先供货的名额,这“货币倒逼”正在改写整个行业的玩法。
荷兰政府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10月21号,荷兰的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求着找“建设性的解决办法”。不过中方的回应早就不是企业层面的事儿了: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宣布启动国际法律程序,要向荷兰索赔几百个亿,直接说荷兰这是违背2019年收购时的约定。
更狠的后招还在上游。中国稀土加工产量占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芯片封装、磁传感器这些关键环节压根离不开稀土。荷兰跟着美国搞出口禁令的时候,大概忘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早就被掐住“原材料的喉咙”了。
这场芯片风波早就不是企业纠纷那么简单了。从荷兰打着“安全”的旗号强权干预,到中国用“产能加货币加资源”的组合拳精准反制,说白了就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在重新洗牌。安世中国的生产车间里,机器已经开足马力运转了。荷兰总部的办公室里,估计正在算失去中国产能之后要少收多少税。要知道,安世被收购这五年,已经给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所得税。
现在再回头看这出“断供19天再开供”的戏,哪里是什么业务调整,分明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次硬气表态。当咱们手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产能、掌控着关键原材料、还能自己制定结算规则的时候,所谓“卡脖子”早就成历史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荷兰敢冒着这么大风险去惹中国?背后到底是谁在撑腰?还有那些欧美车企,面对这次断供危机,会不会开始考虑把供应链转移到中国来?更深一层的问题是,这场半导体博弈会不会成为产业链重构的导火索?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又会因为这次事件提升多少?
你觉得这场芯片大战最后会怎么收场?荷兰会不会退让?还是说双方会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